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一一对应且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叙述和化学方程式 | 基本反应类型 |
A | 拉瓦锡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 | 分解反应 |
B | 酸雨的形成: | 化合反应 |
C |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 置换反应 |
D | 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 | 还原反应 |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A、 拉瓦锡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 2,是由一种物质生产多种物质的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B、酸雨的形成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是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C、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是由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置换反应,选项正确;
D、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发生的是还原反应,碳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选项错误。
故选C。
【题目】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下表是11-17号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
原子序数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最高正价 | +1 | +2 | +3 | +4 | +5 | +6 | +7 |
最低负价 | 0 | 0 | 0 | -4 | -3 | -2 | -1 |
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上表中,若某元素既可呈正价,又可以呈负价,则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和为_____。
②上图中,若A为原子,则X=_____, A的化学性质与_____相似(选填字母B、C、D)。
③上图中,共有_____种元素,B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_____个电子层。
(2)A、B、C、D表示4种物质,其构成粒子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 A | B | C | D | |
微观示意图 |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题目】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铝比铜________(填“强”或“弱”),比较的依据:_________。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
假设一:含有氯化镁
假设二:含有镁粉
假设三:含有氢氧化镁 ……
(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1 | 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 | 沉淀未见减少 |
实验2 | 加入适量稀盐酸 |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
(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__________不成立;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填“成立”、“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