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兴趣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包氢氧化钠固体.他们根据学过的碱的性质,知道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于是他们对这包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
猜想二:完全变质 猜想三: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固体成分,他们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甲同学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所得结论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简述理由: ________
(2)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于是他认为猜想二正确.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固体的成分,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可能现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①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过量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 ____________ | 含有_______ |
②反应后过滤,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 | _____________ | 猜想三正确 |
(拓展迁移)
(4)该小组同学反思了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请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部分变质 不正确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固体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时,加入足量稀盐酸也能产生气泡 CaCl2(合理即可) 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钠 溶液变红色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猜想假设:
根据变质的程度进行猜想。
猜想一:没有变质
猜想二:完全变质
猜想三:部分变质。
(1)甲同学所得结论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固体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时,加入足量稀盐酸也能产生气泡;
(3)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②反应后过滤,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 可能现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①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含有碳酸钠 |
②反应后过滤,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猜想三正确 |
(4)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题目】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崇仁县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可吸入颗 粒物(TSP) | 氮氧化合 物(NO2等) | 二氧化硫 (SO2) | 空气质量 级别 | |
春季 | 86 | 39 | 42 | Ⅱ |
夏季 | 65 | 33 | 34 | Ⅱ |
秋季 | 91 | 46 | 53 | Ⅱ |
冬季 | 98 | 70 | 61 | Ⅱ |
(1)对我县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____________。
(3)当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上述表中的还有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请你提出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题目】学校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反应后的废固和废液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行探究实验。
(收集信息)(1)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2)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猜想)小聪认为 废液的溶质中只含有CaCl2一种。
小明认为废液中的溶质有两种,它们是CaCl2和_____。(填化学式)
(实验)为了证明小聪和小明的观点谁正确,设计以下两种方案并进行实验,请参与其中,补全下表的填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取少许废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少许酚酞试液 | 溶液_____色 | 小聪的观点正确 |
方案二:取少许废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_____。 | 产生气泡 | 小明的观点正确 |
(结论)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你认为_____的观点正确。
(反思)小明认为实验“方案一”不严密,不足以说明小聪观点正确,理由是_____。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的质量(g) | 乙的质量(g) | 丙的质量(g) | 丁的质量(g) | |
反应前 | 64 | 10 | 1 | 16 |
t时刻 | 16 | 43 | b | d |
反应后 | 0 | a | 37 | 0 |
A. 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B. b等于28
C. a等于44D. 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