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60 ℃时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甲、乙的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该温度下,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将60 ℃时的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6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乙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符合题意。
故选D。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氧化铜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或结论 | |
实验分析 | 实验结论 | |||
① |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能分解,但是______ |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
② | ________ | 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1)写出实验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实验过程中加入两支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应满足的要求除了体积和温度相同之外,还要保证___________相同。
(2)小明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结论”,他补充设计了以下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称量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并与反应前的称量数据作比较,其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
实验二:另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其余操作同实验②,其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小明在进行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有许多水雾,由此推断过氧化氢分解是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实验拓展)小红同学用MnO2、CuO两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探究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
实验操作: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然后改用等量含另一种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图2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3)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保持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忘了滴加酚酞溶液,不知道盐酸是否过量。于是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溶质中含有CaCl2和Ca(OH)2;
猜想四:溶质中含有CaCl2、HCl和Ca(OH)2。
[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请完成下列表格。
方案 |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一 |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酚酞不变色 | 猜想一正确 |
酚酞变红色 | 猜想三正确 | ||
二 |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溶液至过量 | _____________ | 猜想二正确 |
[反思交流]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若要完善此方案,可将酚酞溶液换成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应用]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然后过滤。
[拓展延伸]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还伴随着温度的变化。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_____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2)向A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________色。
(3)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
【题目】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工艺流程(或过程)图的内容往往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过程图的设计形式各异,有的以物质或操作名称作为框图的流程设计,有的以设备内化学反应过程为流程来设计生产,从流程图的设计来看,可以将C过程与__________过程分为一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 B.炼铁高炉内反应过程 | C.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 D.污水处理过程 |
(2)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氯化钠,其用途广泛,工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来制得碳酸钠,反应分三步进行:①NH3+CO2+H2O=NH4HCO3,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③2NaHCO3Na2CO3+CO2↑+H2O,从上述三个反应分析来看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从上面的反应来看在获得纯碱的同时又可以获得氮肥,但须注意的是在刚用熟石灰改良过的土壤中不能使用此氮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