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___;
(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
(3) 1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
(4) NaCl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
(5) 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
【答案】N2 Al OH- Na+ Cl-
【解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双原子的分子氮气,其化学式为N2;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为:氧、硅、铝、铁元素,故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OH-
(4)NaCl是由Na+和Cl-构成的
(5)O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8,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空气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不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可得到合成氨所需要的氮气,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者“化学”)。
(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图2是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这种化肥含氮量是否达到16%?带着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一些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查找资料)
①碱石灰能够吸收水和CO2,但是不吸收NH3;
②浓硫酸能吸收NH3,但是不吸收CO2;
③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性质探究)该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C、E装置,加热,E中的现象是_____。
③连接A、B装置,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口的现象是_____,证明有水生成;B中的现象是_____,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④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含量分析)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20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
她称量装置D的质量如表:
实验前D装置的质量 | 149g |
实验后D装置的质量 | 152.4g |
⑤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_____g。
⑥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需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需要对发生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___(填“a”或“b”)进入,检验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加热氢氧化钙与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所需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收集装置可用_______(填字母)或F装置。
(4)某兴趣小组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过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放出氧气,所以小组决定用过氧化钙为原料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与现象 |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
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②小林希望加快该反应速率,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
③同学们对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a)氢氧化钙和氧气(b)碳酸钙和氧气。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一定是错误的,请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