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牙膏摩擦剂一般由①CaHPO4②CaCO3③Al(OH)3④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1)根据上述信息,推测牙膏中的摩擦剂应具备的性质有 (填序号)。

易溶于水难溶于水坚硬柔软颗粒较大颗粒较小

2)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SiO2(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将适量的该牙膏溶于水、静置后过滤,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则证明该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SiO2的混合物。

3)取20g该牙膏样品充分溶解、静置、过滤,用10%的稀盐酸测定得到的固体成分。测定过程中,剩余固体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分别如图所示,试计算该牙膏中摩擦剂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②③⑥2) 部分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3)48%

【解析】

试题(1)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牙膏摩擦剂一般由①CaHPO4②CaCO3③AlOH3④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摩擦剂应具备的性质是难溶于水,硬度大,颗粒小等性质,实验选择②③⑥;(2)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SiO2,碳酸钙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SiO2不与稀盐酸反应,故实验现象是部分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3)剩余的固体是二氧化硅,其质量为4.6g

设摩擦剂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x 36.5g×10%

x=5g

该牙膏中摩擦剂的质量分数是:×100%=48%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铜的冶炼

资料一:考古工作者从安阳的商代铸铜遗址中,发现当时冶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是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石碳酸铜Cu2(OH)2CO3],主要燃料是木炭,冶炼温度估计在1000℃左右。

资料二:西汉刘安著《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可能是硫酸铜一类的物质,将孔雀石溶于硫酸中得此溶液,当把铁粉投入此溶液中即可得铜。

(1)关于曾青和孔雀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

A 前者属于盐,后者的主要成分是碱 B 前者属于酸,后者的主要成分是碱

C 前者和后者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氧化物 D 前者和后者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盐

(2)以孔雀石为原料的冶炼过程中,用现代化学的观念审视,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有__

Cu2(OH)2CO32CuO+CO2↑+H2O 2CuO+C2Cu+CO2

CuO+COCu+CO2 CO2+C2CO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已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2)的四个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

(4)资料二中,假设溶解孔雀石的酸是稀硫酸,写出用此方法冶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5)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固体荧光粉激活剂和铜盐的制造等。碱式碳酸铜由Na2CO310H2OCuSO45H2O反应制备,原理: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称取14.0gCuSO45H2O16.0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立即发生反应,有嗞嗞声,而且混合物很快成为黏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生成,过滤,用水洗涤,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

①混合物发生反应时有嗞嗞声的原因是___

②撤离热源的目的是___

组成测定:

有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用Cu(OH)2CuCO3表示碱式碳酸铜是不准确的,较为准确、科学的表达式是mCu(OH)2nCuCO3,不同来源的碱式碳酸铜的mn值需要具体测定。热分解法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通过测定碱式碳酸铜在灼热后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推导出碱式碳酸铜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含量,即可求出mn的比值。

③三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如下表,则该样品中mn___,若量气管中所盛液体是水,则该测定值比理论值___(偏大偏小不变”)(已知该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为1.964g/L)

实验序号

样品质量/g

CO2体积/mL

(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

1

0.542

44.82

2

0.542

44.80

3

0.542

44.78

【题目】2019年苏州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内容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图如下),下面是某同学在本次实验过程中填写的部分实验报告,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有关问题

⑴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是_____

⑵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末,使其平铺于试管底部,按上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在接近试管口的地方放置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

①用药匙或纸槽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末。

②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___的高度将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欲调整装置中试管的倾斜角度,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___旋钮。

④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

实验步骤

有关问题

⑶加热试管,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①加热试管的方法是____

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③收集满瓶氧气的操作过程是: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一只手扶稳集气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地将导管从瓶口移开,然后___,最后把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

⑷气体收集完毕后,操作B

操作B是先____,再_____

⑸收集完气体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

A 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 收集后,集气瓶中仍留有水 D 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⑹选择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使用的理由是____

)加热3.16g高锰酸钾固体一段时间,若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有1/4转化为氧气,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精确到0.1%)

⑻林同学称取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制取一定质量的氧气,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O2,实验结束时,林同学发现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他们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K2MnO4250℃条件下加热,固体质量____(减轻增重”),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

林同学提出:不用测定质量也能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林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可能是____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2MnO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K2MnO4分解的生成物K2O对其分解产生影响。为验证此结论,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①分别取K2MnO4固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K2O,一支试管中不加K2O

②加热,用相同规格的集气瓶,用排水法分别收集一瓶气体。③比较所用的时间长短,以确定锰酸钾的分解是否与氧化钾有关系。该过程中还必须控制相同的变量是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