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同学们对制作糕点常用膨松剂Na2CO3或NaHCO3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溶解度 | 10℃ | 20℃ | 30℃ | 40℃ |
Na2CO3 | 12.5g | 21.5g | 39.7g | 49.0g |
NaHCO3 | 8.1g | 9.6g | 11.1g | 12.7g |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1)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_____色;酸碱度:NaHCO3溶液________Na2CO3溶液(填“>”或”“<”)。
(2)稳定性:按下图,实验中可观察乙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甲烧杯不变,则乙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______(填“强”或“弱”)。
(3)利用溶解度鉴别NaHCO3和Na2CO3: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可以是下列的_______。(选填A、B或C)
A.1.5g B.0.96g C.0.5g
【探究二】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0.0g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下图,夹持装置略)
【问题讨论】
(4)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装置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6)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含量测定】
(7)测得装置D的质量实验前为120.2g,实验后为122.4g,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8)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变化,也可制得Na2CO3和一种铵盐。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蓝 < CO2+Ca(OH)2═CaCO3↓+H2O 强 A 排尽原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二氧化碳干扰实验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偏大 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吸收 84% 2NaCl+H2O+2NH3+CO2=Na2CO3+2NH4Cl
【解析】【探究一】(1)根据溶液pH值分析酸碱性解答;据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以及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2)根据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3)根据20℃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来分析;【问题讨论】(4)根据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或二氧化碳)解答;(5)根据空气经过装置A时,其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若没有此装置,则装置D增重偏大,认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解答;(6)根据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吸收解答;【含量测定】(7)根据反应前后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计算解答;【知识拓展】(8)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探究一】(1)根据溶液pH值可知: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显碱性,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蓝色;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NaHCO3溶液<Na2CO3溶液;(2)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强;(3)20℃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分别为21.5g和9.6g,那么在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溶解2.15g碳酸钠达到饱和,最多溶解0.96g碳酸氢钠达到饱和,因此可分别加入2g固体,充分搅拌后,若完全溶解则为碳酸钠,若不能完全溶解则为碳酸氢钠,故选A;【问题讨论】(4)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排尽原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二氧化碳干扰实验;(5)空气经过装置A时,其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若没有此装置,则装置D增重偏大,认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故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没有装置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6)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吸收;【含量测定】(7)设10.0g样品中含碳酸氢钠的质量x。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44
x 122.4g﹣120.2g
x=8.4g
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
【知识拓展】(8)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变化,也可制得Na2CO3和一种铵盐。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Cl+H2O+2NH3+CO2=Na2CO3+2NH4Cl。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A.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B.HCl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 C.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 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 |
A. A B. B C. C D. D
【题目】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排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选项 | 甲 | 乙 | 丙 |
A | C | CO2 | CO |
B | H202 | O2 | H2O |
C | CuO | Cu | Cu(N03)2 |
D | NaOH | NaCl | NaN03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