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回答实验内容中的相关问题:
实验准备:连接仪器,______,将充足的药品装入装置A、B、C、D中,盛装氧化铁的玻璃仪器名称为______
实验步骤1:将U形管放入冰水中,打开K1,关闭K2,向U形管充入氧气,两端的棉花都没有燃烧。此时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2:关闭K1,打开K2,先从U形管左端通入气体,待观察到表明氧气已排尽,再将U形管放入的80℃的热水中,此时两端棉花也都没有燃烧。表明氧气已排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3:打开K1,关闭K2,从U形管左端通入氧气。右端裹入白磷的疏松棉花团先冒白烟,片刻后棉花开始燃烧,左端的棉花团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实验步骤1和实验步骤3中对比研究的变量是________。白磷燃烧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4:在步骤3棉花燃烧的过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操作和实验现象)。该步骤也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同时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实验推算:若以上实验中共需要使用330mL二氧化碳(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g/L),则实验前至少需要向装置D中加入________g(结果保留2位小数)碳酸钠钠固体。
【答案】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锥形瓶 2H2O2氧化铁2H2O+O2 装置C中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 =CaCO3 ↓+ H2O 温度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关闭K1,打开K2,从U形管左端通入CO2(1分),右端燃烧的棉花很快熄灭 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59
【解析】实验准备:根据装入药品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解答;根据常见仪器解答;实验步骤1: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氧化铁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解答;实验步骤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实验步骤3:根据对比实验分析解答;根据由化学能变为热能解答;实验步骤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棉花熄灭分析设计实验;实验推算: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实验准备: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盛装氧化铁的玻璃仪器名称为锥形瓶;实验步骤1:根过氧化氢溶液在氧化铁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实验步骤2:若装置内氧气已排尽,则装置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表明氧气已排尽的实验现象是装置C中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 ↓+ H2O;实验步骤3:实验步骤1中将U形管放入冰水中,实验步骤3中U形管放入80℃的热水中。故实验步骤1和实验步骤3中对比研究的变量是温度;白磷燃烧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实验步骤4:在步骤3棉花燃烧的过程中,关闭K1,打开K2,从U形管左端通入CO2,右端燃烧的棉花很快熄灭,该步骤也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同时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实验推算:实验中共需要使用二氧化碳的质量=330mL÷1000mL×2g/L=0.66g。设实验前至少需要向装置D中加入碳酸钠钠固体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0.66g
x=1.59g
答:实验前至少需要向装置D中加入1.59g碳酸钠钠固体。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
酯的名称 | 甲酸甲酯 | 甲酸乙酯 | 乙酸甲酯 | 乙酸乙酯 |
化学式 | C2H4O2 | C3H6O2 | C3H6O2 | X |
(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
(2)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题目】小明拿起家中的水壶准备煮水时,发现壶内有些褐色的固体。为了探究其成分,与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获知这些褐色的固体是水垢,它可能是因为水中含有Ca(HCO3)2和Mg(HCO3)2等可溶性物质在加热时生成了CaCO3和Mg(OH)2。
(1)含有较多Ca(HCO3)2的水称_____(填“硬水”或“软水”),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小明认为本市属喀斯特地貌,以石灰岩为主,该水垢的成分只有CaCO3;但小白不同意,认为也可能只有Mg(OH)2,还可能______________。
(3)小明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现 象 | 结 论 |
①取少量水垢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 | 观察到现象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水垢中有CaCO3 |
②向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2-3滴NaOH溶液 | 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 | 水垢中没有Mg(OH)2, 我的猜想成立 |
(4)小白不认可小明的结论,认为他的实验操作有缺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