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将碳与浓硫酸混合加热有气体产生,小明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CO2、SO2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此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请完成如表: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装置A中品红溶液褪色 | 有__生成 |
__ | 有CO2生成 |
装置G中无明显现象 | __ |
(反思与评价)
(1)装置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_,若将装置A、D中的试剂交换,__(填“能”或“不能”)得出有CO2产生的结论。
(2)写出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答案】SO2 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没有CO生成 吸收SO2,防止干扰CO2检验 不能 C+2H2SO4(浓)CO2↑+2SO2↑+2H2O
【解析】
实验探究: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如果A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SO2产生;
SO2和CO2均能使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无SO2,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故填: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若装置G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一氧化碳生成;
反思与评价:
(1)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干扰CO2检验;SO2和CO2均能使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判断是否有CO2产生,故不能将A、D中试剂交换;
(2)C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题目】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相互反应。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A | CO2 | NaOH溶液 | 稀HCl溶液 | Ca(OH)2溶液 | CuCl2溶液 | Fe |
B | CaO | 稀HCl溶液 | Fe | 稀H2SO4溶液 | Na2CO3溶液 | Ca(OH)2溶液 |
C | Fe | 稀H2SO4溶液 | BaCl2溶液 | Cu(NO3)2溶液 | Ca(OH)2溶液 | Na2CO3溶液 |
D | Zn | 稀HCl溶液 | CaCO3 | CuSO4溶液 | NaOH溶液 | FeCl3溶液 |
A.A
【题目】化学小组用图1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盐酸浓度 | 观察到的现象 | |
甲组 | 浓盐酸(36.5%) | B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C中石蕊溶液没有变为紫色 |
乙组 | 稀盐酸(13.5%) | B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C中石蕊溶液变为紫色 |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乙组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讨论与交流)同学们认为甲组C中石蕊溶液没有变为紫色,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过多的HCl溶于石蕊溶液。
(提出猜想)盐酸的挥发性与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用图2装置研究不同浓度盐酸的挥发性。用离子传感器测定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氯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可以近似表示挥发出的HCl的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盐酸浓度与氯离子浓度的对应关系(相同时间内测得)
盐酸浓度(%) | 13.5 | 20 | 26.2 | 29.2 | 32.2 | 36.5 |
氯离子浓度(mg/L) | 1.1 | 1.4 | 3.7 | 19.0 | 59.8 | 209.2 |
分析表中数据,能够得出盐酸的挥发性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甲组石蕊溶液变红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改进)甲组同学在装置A与装置B之间连接装置D。三个装置之间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_____ →_____→b。选择饱和NaHCO3溶液除杂的原因是_____。
【题目】实验室利用反应:TiO2(s)+2CCl4(g)→TiCl4(g)+CO2(g),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制取TiCl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s代表固体,g代表气体)
有关性质如下表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其他 |
CCl4 | ﹣23 | 76 | 与TiCl4互溶 |
TiCl4 | ﹣25 | 136 | 遇潮湿空气产生白雾 |
(1)装置B由水槽、橡皮塞、导管和______(填仪器名称)组成;
(2)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装置B中热水温度应_____℃;装置D水槽中的物质是_____;装置E中的试剂是______;
(3)氮气的作用是_______;反应结束时依次进行如下操作:①停止通氮气②冷却至室温③熄灭酒精灯。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4)欲分离D中的液态混合物,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