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从C、H、O、Ca、Na等5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化学符号填空:
②2个钙原子_____
②碱溶液中共有的离子______
③能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
④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_。
(2)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氯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A表示的粒子符号是___;B、C对应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
【答案】 CaO Na2CO3 17 质子数不同
【解析】
(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钙原子表示为:;
②碱溶液中共有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③能作干燥剂的氧化物是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
④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
(2)由图知氯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7;A表示的粒子是钠离子,符号是;B、C对应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题目】以下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酸、碱性质的部分片段,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在白色点滴板的A、B两凹槽内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然后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则A、B凹槽内溶液颜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盛有稀硫酸的试管里放入一根生锈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过一会取出铁钉,用水洗净,铁钉表面变得很光亮,溶液颜色变成了____________色,利用此反应可清除铁锈,除锈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但除锈时不适宜将生锈的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稀硫酸中,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成员在准备探究氢氧化钠性质的时候,发现了一瓶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固体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假设并通过如下实验来验证假设, 请完成表格。
实验者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评价与反思 |
小军 |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发现有气体生成 | 全部变质,白色固体是碳酸钠 | 结论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小华 |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变红 | 没有变质,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 结论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小红 |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 ①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 ②然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①有__产生。 ②发现酚酞_________。 | 部分变质,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结论正确.①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
(4)通过探究发现,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发生______________现象,还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三氧化硫也能与碱反应,请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成分
①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溶液中一定不含_______。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l,看到______,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
②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拟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过滤,取滤液,(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小李认为小张结论不正确。
③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应该是氢氧化钠,但因吸收空气中 _____的而变质。
(2)测定碳酸钠的浓度
取该试剂瓶中溶液50g倒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盐酸使其充分反应至无气泡产生(假设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测得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累计加入盐酸的质量/g | 0 | 25 | 37.5 | 50 |
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 50 | 75 | 85.3 | 97.8 |
请你计算:①这一测定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___g。
②这一瓶试剂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