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定性和定量是研究化学实验的两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某个实验现象来定性认识,也可以通过称量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定量研究。通常瓦斯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等气体,某兴趣小组为确定该气体是否含有这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初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供大家讨论:
已知:CH4在加热条件下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水。
(1)实验过程若发现A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同学甲认为,氧化钙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_____对实验造成干扰,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3)同学乙认为,若装置C中CuO变红,则除了甲烷与CuO可能发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装置B中装有足量NaOH溶液,其作用是: _____。
(5)同学丙认为,欲通过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4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_____ (填序号) 间再增加一个装有_____的洗气瓶 (编号为F),才能证明含有CH4。
(6)同学丁认为该装置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理由是_____。综合上述讨论,兴趣小组将经过处理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结论:
装置 | 实验现象/数据 | 实验结论 |
A | 石灰水变浑浊 | 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_____。 |
B | 无明显现象 | |
C |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 |
D | 装置D增重1.8g | |
E | 装置E增重2.2g |
【答案】CO2+Ca(OH)2=CaCO3↓+H2O 水 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BC 浓硫酸 装置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CO2、CH4
【解析】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过程若发现A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故氧化钙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对实验造成干扰。
(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通常瓦斯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等气体,故同学乙认为,若装置C中CuO变红,则除了甲烷与CuO可能发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4)装置B中装有足量NaOH溶液,其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5)在通过NaOH溶液时,气体中会混有水蒸气,所以应该先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需要在BC间再增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编号为F),才能证明含有CH4。
(6)同学丁认为该装置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理由是装置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装置D增重1.8g,说明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1.8g。装置E增重2.2g,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两者的质量比为1.8g:2.2g=9:11。根据化学方程式:CH4+4CuO4Cu+2H2O+CO2可以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水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也为9:11,所以原混合气体中不含有CO,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CH4。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同学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甲 | 溶液由红色变成_____ |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 |
乙 | U形玻璃管中____(填“左”或“右”)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 |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 |
丙 | 用_____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后,再测定溶渡的pH | 最后溶液的pH_____(“≥7”“≤7”或“不变”) |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
(评价反思) 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题目】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
[资料准备]
20℃时,一些物质的溶解度 | ||
OH﹣ | CO32﹣ | |
Na+ | 溶 | 溶 |
Ca2+ | 微 | 不 |
Mg2+ | 不 | 微 |
[实验方案]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表达]
(1)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__,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
(2)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__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实验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__.
[反思与评价]
(4)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为了完善原实验方案,你设计的实验是_______。(写出补充部分的实验操作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