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1)向烧瓶中缓慢注入稀盐酸,请写出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曲线信息_____。
(2)该实验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如何证明某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_____?(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答案】溶液的pH值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 取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解析】
(1)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曲线信息是:溶液的pH值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
(2)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证明某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的方法是:取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金属的性质开展探究活动。
(实验演示)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查阅资料)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猜想Ⅱ: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取上述红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 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 ____ | 猜想Ⅰ成立 |
2 . 取上述红色溶液,_____, ________,观察现象。 | 红色褪去 | 猜想Ⅱ成立 |
(拓展延伸)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请解释其原因________。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_____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
【题目】物质A、B、C、D、E分别是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碳酸钠、氯化锌五种溶液中的一种。已知C为氢氧化钠溶液,它们两两之间反应情况如下表所示:
反应物 | 反应现象 |
往C中加B | 溶液的pH变化趋势如图 |
往D中加B |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 |
B和E混合 | 产生大量的气泡 |
(1)A是__________溶液;E是__________溶液。
(2)图8中a点处溶液中所含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9所示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五种溶液两两之间混合后,可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原理共有__________个。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试管(盛有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 ① | ② | ③ | ④ |
镁条长度 | 1cm | 2cm | 3cm | 4cm |
相同的实验现象(省略题干现象) | 快速反应,试管发热,镁条全部消失 | |||
沉淀量差异(恢复至20℃) | 无 | 少量 | 较多 | 很多 |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加入足量盐酸 | ________,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C | 加入适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消失 |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 |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