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校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做了如下实验:取24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100g稀盐酸(杂志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应),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_____克 。
(2)当稀盐酸加到_____克时, 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成全反应。
(3) 24g该石灰石样品与盐酸充分反应后最多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_____(请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4)请画出该实验中加入的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图,并标出必要的数据_____。
【答案】20 80 8. 8g
【解析】
(1)根据图可以看出剩余的固体的质量为4g,为不溶性杂质。所以碳酸钙的质量为24g-4g=20g。
(2)且稀盐酸加到80g时恰好完全反应。
(3)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8.8g
(4)反应开始前没有二氧化碳,故从原点起,当稀盐酸加入至80g时,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装置为8.8g,故图示为
答: (1) 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20克。
(2)当稀盐酸加到80 克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 24克石灰石样品与盐酸充分反应后最多产生二氧化碳为8. 8g。
(4)反应开始前没有二氧化碳,故从原点起,当稀盐酸加入至80g时,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装置为8.8g,故图示为:

【题目】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1)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2)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冋的稀盐酸中:
操作 |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 |||
片刻后现象 | 有少量气泡 | 无气泡 | 无气泡 | Fe>Al, Fe>Cu |
几分钟后现象 | 有少量气泡 | 有大量气泡 | 无气泡 | _____ |
(3)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4)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
(5)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操作 |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_____ | Al>Fe>Cu |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6)拓展迁移: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