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校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做了如下实验:24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100g稀盐酸(杂志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应),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_____

2)当稀盐酸加到_____克时, 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成全反应。

3 24g该石灰石样品与盐酸充分反应后最多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_____(请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4)请画出该实验中加入的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图,并标出必要的数据_____

【答案】20 80 8. 8g

【解析】

(1)根据图可以看出剩余的固体的质量为4g,为不溶性杂质。所以碳酸钙的质量为24g-4g=20g

(2)且稀盐酸加到80g时恰好完全反应。

(3)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8.8g

4)反应开始前没有二氧化碳,故从原点起,当稀盐酸加入至80g时,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装置为8.8g,故图示为

: 1 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20克。

2)当稀盐酸加到80 克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 24克石灰石样品与盐酸充分反应后最多产生二氧化碳为8. 8g

4)反应开始前没有二氧化碳,故从原点起,当稀盐酸加入至80g时,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装置为8.8g,故图示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1)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2)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冋的稀盐酸中:

操作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片刻后现象

有少量气泡

无气泡

无气泡

Fe>Al, Fe>Cu

几分钟后现象

有少量气泡

有大量气泡

无气泡

_____

3)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4)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

5)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操作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现象

无明显现象

_____

Al>Fe>Cu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6)拓展迁移: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