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PbO能溶解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00℃时,PbO在35%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为100g·L-1
B. 60℃时,PbO在35%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10%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
C. 20℃时,PbO在10%NaOH溶液中所溶解的质量,一定小于在35%NaOH溶液中所溶解的质量
D. 80℃时,将PbO溶解在10%NaOH溶液中达到饱和,然后降温至40℃,该过程中一定析出固体
【答案】C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0℃时,PbO在35%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为100gL-1,故A不符合题意;
B、60℃时,PbO在35%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10%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故B不符合题意;
C、20℃时,PbO在10%NaOH溶液中所溶解的质量,一定小于在35%NaOH溶液中所溶解的质量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剂的质量,故C符合题意;
D、80℃时,将PbO溶解在10%NaOH溶液中达到饱和,然后降温至40℃,该过程中一定析出固体正确,因为PbO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未,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猜想)假设l:红色粉末是铜粉; 假设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 假设3:红色粉末是____。
(实验探究)某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下图装置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 反应后 | |
Ⅰ组 |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 g |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 g |
Ⅱ组 |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 g |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83.1 g |
(交流讨论)
(1)应该选择___________组的实验数据来计算确定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假设____(填序号)成立。
(2)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1)从环保角度,该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用2000t含氧化铁75%的赤铁矿,可炼出含铁97%的生铁_________________吨?(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题目】Ⅰ、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的部分装置图,据图回答:
(1)写出编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_。
(2)若用B装置制取O2,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3)若用D(装满水)收集O2,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b”或“c”)端导入。
Ⅱ、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NaOH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于是产生好奇心:这白色固体是什么?他为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NaOH在空气中变质不会生成NaHCO3;
②CO2不溶解于饱和NaHCO3溶液中,也不与NaHCO3反应;
③Fe(OH)3呈红褐色,难溶于水;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是NaOH 猜想二:是Na2CO3猜想三:_______。
[实验探究]小军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 | _____ | 猜想二正确 |
②过滤,在滤液中加入FeCl3溶液 | 无红褐色沉淀生成 |
[问题分析]实验操作①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实验操作②还有其他实验方案吗?如有,请写出一种实验方案____(必须指明试剂和现象)。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小军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该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探究:
[实验现象]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C中实验现象是_____。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是Na2CO3。
[分析与反思]小军在与老师进行交流后得知,自已所设计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他对自己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装置B中也能产生CO2。改进措施可以为______。
【题目】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探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填表中:
编号 | KClO3质量/g | 催化剂 | 催化剂质量/g | 收集50mL O2所需时间/s |
实验1 | 5 | ﹣ | ﹣ | 171 |
实验2 | 5 | MnO2 | 0.5 | 49 |
实验3 | 5 | Fe2O3 | 0.5 | 58 |
实验4 | 5 | KCl | 0.5 | 154 |
关于以上实验探宄,如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做对比实验
B.若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收集50mL 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原因是生成的KCl加快了反应
C.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O2的体积
D.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K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