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温度为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两物质中,通过升温的方法能将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

3t2℃时,将8g甲物质投入到1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4)用一定的方法,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d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

【答案】t1 37.5% ac

【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温度为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两物质中,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通过升温的方法能将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乙;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t2℃时,10g水最多溶解6g的甲。将8g甲物质投入到1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用一定的方法,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a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例如升高温度,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故a正确;

b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例如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

c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例如升高温度,溶液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溶质的质量不一定变大,例如升高温度,溶质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a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我国古代将炉甘石(主要成分: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Cu2O)和木炭粉为原料制得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外观似黄金),其生产流程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赤铜中主要成分Cu2O的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加热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①ZnCO3ZnO+CO2↑;②2ZnO+C2Zn+CO2↑;_____(赤铜和木炭粉反应)

3)某兴趣小组同学对上述反应生成的气体A的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与讨论)

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玻璃管中的炉甘石、赤铜和木炭粉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欲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图3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_____

(实验求证)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_____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上述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

4)另一兴趣小组同学对上述反应生成的固体成分进行了研究.

甲同学说是铜、锌合金.乙同学说可能是金.

其他的同学否定了乙同学的猜测.其理由是_____

为测定该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取20g黄铜样品放入盛有2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19.8g,则: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保留0.1%

有的兴趣小组用图4装置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分液漏斗与试管间的橡胶管仅有使液体顺利下滴的作用

B.若实验中稀硫酸不足,可以拔下分液漏斗上方的橡皮塞添加

C.该测定还需要的数据是样品质量和此温度、压强下氢气的密度

D.实验结束时,需冷却至室温并将量气管缓缓下移至两侧液面相平再读数

5)拓展延伸

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5所示,则:

a.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ZnNO32

b.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Zn

c.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CuNO32

d.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CuNO32

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_____

A1 B2 C3 D4

②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提取Cu,并得到ZnSO4溶液,主要流程如图6,(已知:①反应条件已略去;②2Cu+2H2SO4+O22CuSO4+2H2O).

a.溶液A和固体C都含有_____两种元素,过程Ⅱ、Ⅲ中的分离操作是_____

b.请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