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X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时,需在反应容器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若在装置D中装满水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 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与选用装置B相比,优点是_____。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4)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实验室中可以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H2SO4)在常温下反应制取,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收集硫化氢气体,可用_____法。
【答案】酒精灯 A 2KMnO4K2MnO4+MnO2+O2↑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B或C FeS+H2SO4=FeSO4+H2S↑ 向上排空气
【解析】
(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若在装置D中装满水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C作发生装置与选用装置B相比,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木条熄灭,指明满了;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实验室中可以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H2SO4)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因此不需要加热;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或C;FeS+H2SO4=FeSO4+H2S↑;向上排空气。
【题目】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25.0g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21.6 | 19.2 | 16.2 | 16.2 |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g。
(2)求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题目】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活动一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右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活动二
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下图), 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一 |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 ①溶液变红 ②产生气泡 | ①有OH- ②有CO32-、无Ca2+ |
方案二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指示剂除外) |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 ①有CO32-、无Ca2+ ②有OH- |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质疑, 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后再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