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g加热制取氧气,至不再产生气体,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2g。(1)生成氧气多少克_______

(2)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氯酸钾_______

【答案】4.8g 12.25g

【解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其质量在变化前后质量不变;由于反应产生气体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差即为放出氧气的质量;利用反应得到氧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参加反应氯酸钾质量。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其质量在变化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可知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是氧气的质量,则是16g-11.2g=4.8g;

(2)根据设原混合物中KClO3质量为x,

x=12.25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实验室有5种白色固体,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固体.

(1)调查研究

5种白色固体分别是:NaOH、Na2CO3、CuSO4、Ca(OH)2NaHCO3

②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查阅了NaOH、Na2CO3NaHCO3的一些性质.

性质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性

20℃时溶解度109g

20℃时溶解度21.5g

溶解时放热

20℃时溶解度9.6g溶解时放热

加热

不分解

不分解

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2)实验探究:同学们的探究报告如下,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第一步:在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的5种白色固体,

分别标上A、B、C、D、E,然后依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并振荡.

A、C、D的溶液为无色;B的溶液为浑浊;E的溶液呈蓝色.

B_____

E_____

第二步:向上述A、C、D溶液中分别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

三支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均变红.

结论:

_____

第三步:依据如图装置,对A、B、C进行实验.

①加热固体A

B溶液无明显现象.

ANa2CO3

②待①停止加热后,通过长颈漏斗向C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B溶液中有气泡逸出并有白色沉淀生成.

B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第四步:依据如图装置,对B、C进行实验.

被加热的试管口有无色液滴生成,B溶液中有气泡逸出且溶液变浑浊.

C_____

利用排除法得出:DNaOH

(3)实验反思: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发现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请用物理方法继续鉴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_____

_____

【题目】为了环境保护和实验效果明显,课本上的一些实验需要改进,以下是改进的几个实验,根据要求完成实验:

(1)某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改进,已知SO2可以溶解在NaOH溶液中。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为_________。其生成的二氧化硫是形成_______的主要物质(酸雨臭氧空洞”)

②下列鉴别SO2O2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B.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③该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

①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集气瓶里的水,其优点除了使实验更简便外,还有______

②实验中可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并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展开探究。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图2),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实验改进)甲同学认为误差主要是由实验装置造成的,于是改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

按图3装置实验,点燃红磷的方式不同于图1,而是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与图2装置相比,图3装置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