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B. 将t2℃时b溶液降温至t1℃,一定有固体析出
C. 若b中混有少量的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
D. t2℃时,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A
【解析】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将t2℃时b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有固体析出,故B错误;
C、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b中混有少量的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故C错误;
D、t2℃时,a、b物质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错误。
故选A。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被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和NaOH
猜想三:____________
猜想四:Na2SO4、CuSO4和NaOH
小明认为猜想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验证)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現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 溶液为无色 | 猜想_____不成立 |
实验二 |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 ________ | 猜想二不成立 |
实验三 |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 pH=7 | 猜想_____成立 |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____(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题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物 质 | 甲 | Ca(OH)2 | CO2 | H2 | Mg |
乙 | Na2CO3 | NaOH | O2 | HCl | |
丙 | H2SO4 | CaCl2 | CuO | CuSO4 | |
丁 | BaCl2 | K2CO3 | HCl | NaOH |
A. AB. BC. CD. D
【题目】学习了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Ⅰ(提出问题)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经变质?
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变质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复分解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法1:取样,滴加足量的______, | 无气体产生 | 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
方法2:取样,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探究Ⅱ(提出问题) 中和反应过程中是否有能量变化?
(实验探究)
甲同学:取适量该氢氧化钠溶液,滴加1~2滴酚酞,在溶液中插入温度计,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测得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从图像可知,中和反应是____过程;请解释BC段的成因__________。
乙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小华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可信,你认为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