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H图是实验室常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发生装置应选仪器______(填序号),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3)用CO还原铁矿石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加热前应先______,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实验结束应先______再______。
(4)I图为同学某利用废弃材料设计的家庭小实验,该装置右边部分相当于图A-H中的仪器______(填序号)组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实验左边部分在操作上的优点是______。
【答案】长颈漏斗 CF ABG 通入一氧化碳 停止加热 继续通一氧化碳 BCFDH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
(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CF;;
(3)用CO还原铁矿石应选用的仪器是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单孔胶塞,故选ABG;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实验结束应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故答案为:ABG;通入一氧化碳;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
(4)I图为同学某利用废弃材料设计的家庭小实验,该装置右边部分相当于图A-H中的仪器:BCFDH;锌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锌和氢气,配平即可;该实验左边部分在操作上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答案为:BCFDH;;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石灰石是常见的主要矿石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一些矿石样品,并取来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 1 | 2 | 3 | 4 |
加入样品的质量(g) | 5 | 10 | 15 | 20 |
生成CO2的质量(g) | 1.76 | 3.52 | 4.4 | m |
(1)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
(2)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一的实验(网罩的作用是_____)。随着不断加热,试管①里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同时试管②里的现象是_____。
(2)小明发现通入试管②里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①里还有其它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一氧化碳生成;猜想二: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设计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出如图二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小明加大了反应物的用量。老师提示:实验前应先验纯,再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将其中的气体排尽,老师这样提示的目的是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 |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_____ | 逸出液面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
_____ | 气体被点燃 | 逸出液面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 |
(交流与提高)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认为一氧化碳的产生至少源自两个反应:
一是试管内反应物直接反应生成;二是生成物又发生反应而生成。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_____(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 ②氢氧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锌粒 ⑤氯化钙溶液
某同学在做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碳粉将8g氧化铜完全还原后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总和为2.4g,则此时生成的气体为_____。
(评价与反思)经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感到,正是因为小明具有质疑精神,我们这次活动才有了更多、更新的收获。同时也认为图一装置不够完善,为了防止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应该把上图装置中的右部分装置换成下列_____装置(填字母序号)。
【题目】要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 |
A | 通过装有足量 | |
B |
| 加热 |
C |
| 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 加适量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