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1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b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装置的字母代号),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集满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_____口通入(填c或d)。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
(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甲、乙(装置如图2)探究二氧化氮气体能否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资料)Ⅰ.硝酸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有毒)和氧气。
Ⅱ.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实验中硝酸铜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根据实验过程中的_____,现象得出“NO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结论。请你从气体的组成角度分析,该结论正确的理由是_____。
【答案】长颈漏斗 AD 2KMnO4K2MnO4+MnO2+O2↑ 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d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 2Cu(NO3)22CuO+4NO2↑+O2↑ 甲中木条复燃,乙中木条不复燃 甲和乙中氧气含量相同,都为五分之一
【解析】
(1)据所学知识可知仪器b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是固体加热型反应,选择A装置为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时D,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D,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集满的实验现象为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3)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因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故氢气应从d口通入;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5)实验中硝酸铜加热分解,反应为甲实验中硝酸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氮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 2CuO+4NO2↑+O2↑;
由方程式可知,从体积的角度,瓶内二氧化氮占五分之四,氧气占五分之一。空气中氧气也占体积的五分之一,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甲中木条复燃,乙中木条不复燃现象得出“NO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结论。从气体的组成角度分析,该结论正确的理由是:甲和乙中氧气含量相同,都为体积的五分之一。
【题目】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两组同学都完成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但观察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实验一】
实验组 | 甲组 | 乙组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产生蓝色沉淀 | 产生蓝绿色沉淀 |
⑴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提出问题】乙组产生的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Ⅰ.碱式硫酸铜是绿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小,能溶于稀酸溶液。
Ⅱ.碱式硫酸铜的组成不固定,一般可用Cu2(OH)2SO4表示。
【猜想与假设】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实验二】
实验步骤 | 主要实验操作 | 现象及结论 |
① | 取乙组实验后的混合物过滤 | 得到蓝绿色沉淀 |
② | 取蓝绿色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多次 | 无明显现象 |
③ | 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无沉淀产生 |
④ | 取洗涤后的蓝绿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沉淀全部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 |
⑤ | 取少量蓝绿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试剂X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
【解释与结论】
⑵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⑶步骤④中的稀盐酸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稀硫酸代替。
⑷步骤⑤中滴加的试剂X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⑸甲组同学在本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成下列实验:
①过滤,取蓝色沉淀于试管中;
②滴加______,沉淀颜色变为蓝绿色;
③重复实验二中的步骤①~⑤。
经实验验证,氢氧化铜也可以转化为碱式硫酸铜。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⑹乙组同学认为在自己组原有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滴加______,可以将碱式硫酸铜转变为氢氧化铜。通过实验,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想。
⑺为了确保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实验的关键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