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生活情景中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食品充氮防腐 B
金属制作炊具
C 氢气作火箭燃料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2)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中也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字迹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端午节挂散发特殊气味的艾草来驱虫,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是因为_____。
【答案】AC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
(1)A、食品充氮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利用了化学性质,故正确;
B、用金属制炊具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利用了物理性质,故错误;
C、氢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其可燃性,利用了化学性质,故正确;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AC。
(2)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字迹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端午节挂散发特殊气味的艾草来驱虫,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填: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分子在不断运动。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实验室所提供的药品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一般采用金属与酸的反应:根据能否与酸反应,以及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于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根据能否将其置换出来,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提出问题)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怎样的呢?
提供的药品有:铁粉、铜丝、锌粒、20%稀硫酸、CuSO4 溶液、ZnSO4 溶液、FeSO4 溶液
同学们分成甲、乙两组进行了实验。
(1)甲组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立刻有同学提出反对,理由是_____。
(2)乙组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变化 | _____ |
实验结论 |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_____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乙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在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同学们又对滤渣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滤渣中一定有铜 猜想二:_____
实验步骤 | 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 |
实验现象 | _____ |
实验结论 | 猜想二正确 |
此时经过以上实验后的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填化学式)。
(拓展延伸)通过学习同学们掌握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正确方法,同时又选择了另一组试剂_____,验证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