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18 年 4 月 7 日为“世界卫生日”,其主题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专家提醒:烧烤摊里会吃出“癌症风险”,腌制的肉串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 硝胺(C2H6N2O)的强致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甲基亚硝胺含有_____种元素;1 个二甲基亚硝胺分子由_____个原子构 成。
(2)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3.7g 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
【答案】 4 11 6:7 1.4g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1)由化学式可知,二甲基亚硝胺含有4种元素,每个二甲基亚硝胺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 1个氧原子,共含11个原子;
(2)二甲基亚硝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4×2)=6:7;
(3)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3.7g××100%=1.4g。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1)为确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刚好完全中和,小华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亮认为小华得出的结论不完整,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选择甲、乙中的一个作答):
实验 | 实 验 方 法 | 实 验 现 象 | 实 验 结 论 |
甲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恰好中和 |
乙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种可能性 |
(2)玲玲同学在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有少量的气泡产生,她经过分析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由于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玲玲提出用酚酞试液检验,你认为该方法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请你举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
【题目】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一瓶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不含有水分)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该氢氧化钠样品13.3g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然后向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对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进行了记录,部分数据见表: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 20 | 40 | 80 |
生成沉淀的质量/g | 1.97 | 3.94 | 5.91 |
试分析计算:
(1)13.3g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13.3g氢氧化钠样品变质前的质量。(已知:B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题目】小明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小明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也可能呈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无色酚酞溶液______ | 溶液呈碱性,使其呈碱性的微粒是_____ | |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 溶液呈______ |
【继续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粉末部分或全部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 溶液呈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 |
____________ | 溶液呈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