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811年由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假说: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后来被科学界所承认。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基本一致。

1)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图中最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2)宇航员呼出的CO2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生成Li2CO3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发生的是_____变化。

【答案】C CO2+2LiOHLi2CO3+H2O 2KMnO4K2MnO4+MnO2+O2 物理。

【解析】

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是14,由于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则氧气和氮气的分子之比是:14,分子是不断运动,分子应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图中最合理的是C

2)宇航员呼出的CO2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生成Li2CO3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LiOHLi2CO3+H2O

3)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4)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_____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 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1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实验探究)

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

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 进行称量;

实验过程中,发现表面含CuO 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实验结束后,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物质。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有一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_____

3)假如6.4SO2119.6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

【题目】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叫做过氧化钙的淡黄色固体,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成氧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论证)

1)小明依据_____,提出猜想Ⅰ。

(猜想Ⅰ)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想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_,松开后,有液体进入导管。

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③收集一瓶气体。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_____

⑤检验气体。方法是_____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2)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看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原因是_____

(分析与反思)

①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认为农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

②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你的合理建议: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