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
B 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C 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3)氢能是现在最环保的能源,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 AB 化学 CH4+2O2CO2+2H2O
【解析】
(1)在实验中,没有直接加热火柴头,只是加热了铜片,一段时间后发现b处火柴头燃烧,这一现象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故填: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
(2)铜片上的火柴头、火柴梗均匀氧气接触,但是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这两个现象均能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填:AB;
(3)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化学;CH4+2O2CO2+2H2O。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 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 反应前 | 反应后 |
混合物质量(不含容器质量) | 68.6g | 65.4g |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不计水分的蒸发,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克。
②反应前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
③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
④根据上述数据,还可以确定的是_______。
a 二氧化锰的质量 b 双氧水溶液的质量 c 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
【题目】为了测定混有少量杂质的高锰酸钾固体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t6 |
剩余固体质量/g | 20 | 20 | 19.6 | 18.8 | 18.6 | 18.4 | 18.4 |
(1)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求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