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此获得相关信息正确的是____
A.t1oC时,将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g饱和溶液
B.t1oC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C.t2oC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答案】 B b>a>c
【解析】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60g饱和溶液,错误;B、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所以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正确;C、t2℃时,a、b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故选B。
D、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a、b物质会析出晶体,c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题目】实验室用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定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查阅资料】Ⅰ.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钠,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如下表
操作 | NaHCO3溶液 | Na2CO3溶液 |
加入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产生气泡 |
加入稀CaCl2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现象)) |
加热溶液至沸腾,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___________________ |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
【实验反思】学习小组讨论,认为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NaOH与C02发生了反应;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
【实验拓展】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值变化,待完全反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
【实验分析】
(3)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利用实验验证变化后的产物,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某兴趣小组请你参与研究:铁与水蒸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性质和利用。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仪器略)
(推断) 观察到D中的黑色固体变红,则B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
(实验探究) B装置中的剩余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1)碎瓦石能防止爆沸,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2)铁的氧化物中,只有Fe2O3是红棕色,其余均为黑色,只有Fe3O4能被磁铁吸引;
(初步探究) B装置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和假设)
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3O4;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____________ | 则猜想二正确 |
(实验结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分再利用)若将B装置中剩余的黑色固体ag,经过一系列转化,全部变为红棕色固体Fe2O3(假设转化过程中铁元素无损耗),增加的质量为x,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用a来表示,精确到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