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石灰石中的杂质不跟盐酸反应。
A、石灰石中的杂质不跟盐酸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零,图示错误;
B、常温下,石灰石是固体,反应开始时,溶液的质量从零开始,图示错误;
C、石灰石和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到碳酸钙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溶液温度最高,再继续加入盐酸,温度会逐渐降低,图示正确;
D、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图示错误。
故选C。
【题目】某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①三种溶液的酸碱性?
②它们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查阅资料】
pH | 2~3 | 4~6 | 7 | 8~9 | 10~11 | 12~14 |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 紫红 | 浅紫 | 紫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实验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 蒸馏水 | 碳酸氢钠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 紫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实验2】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实验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将图2与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出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证明了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实验结束,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甘蓝汁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3)实验3中,b点的溶质为_________,c点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依据实验3获取的信息,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
【题目】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实验可以按照实验目的分为:“物质含量的探究”、“探究反应条件实验”、“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等。因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B与实验____(填“A”或“C”或“D”)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____。
(2)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分子结构相似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统称为“烷烃”
物质 | 甲烷 | 乙烷 | 丙烷 | 丁烷 | … |
化学式 | CH4 | C2H6 | C3H8 | … |
根据上表“烷烃”化学式排列规律,你认为丁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__,丙烷燃烧与甲烷燃烧类似,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