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F和甲、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氧化物,A、B、C的物质类别不同,D、E、F的物质类别相同,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前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后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乙物质与纯碱有相同的元素,则乙的俗名是_____、_____或_____。
(2)B→A的反应有多个,请写出其中一个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烧碱 火碱 苛性钠 Fe2O3+3CO2Fe+3CO2
【解析】
B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氧化物,则B为氧化铁;A、B、C的物质类别不同,且A与B(氧化铁)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应为铁;B(氧化铁)能反应生成C,所以C应为铁盐,如氯化铁等;甲既能与A(铁)反应,也能与B(氧化铁)反应,所以甲为酸,如盐酸等;乙既能与甲(酸)反应,也能与C(铁盐)反应,所以乙应该是一直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D、E、F的物质类别相同,且D既能与甲(酸)反应,也能与E反应,还能反应生成E,所以D应该是氧化钙,E为水;F既能与乙(碱)反应,也能与E(水)反应,还能通过反应生成E(水),所以F为二氧化碳。
(1)由分析可知,乙是氢氧化钠,其俗称是烧碱、火碱或苛性钠,故填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2)由分析可知,B→A的反应是氧化铁反应后生成铁,如果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则该反应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2O3+3CO2Fe+3CO2。
【题目】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目的 | 证明CO2可与H2O反应生成H2CO3 | 除去O2中混有的CO2 | 证明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碳酸盐 | 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实验方案 |
A.AB.BC.CD.D
【题目】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在完成“铁粉与水蒸汽反应”的拓展实验时总是效果不好,于是大家想对这个实验的影响因素作进一步研究,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查阅资料)实验中可以用Ca(OH)2固体加热来提供稳定的水蒸汽,反应原理如下:
(1)Ca(OH)2 H2O↑+ CaO
(2)3Fe+4H2O(水蒸汽)Fe3O4+ 4H2↑
(猜想假设)此实验的影响因素有Ca(OH)2的质量、铁粉的质量和反应物的放置方式
(进行实验)同学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酒精灯外焰约600℃)。
用洗涤灵配制发泡剂,将玻璃导管伸入发泡剂中观察氢气的产生;选定 “氢气泡爆鸣时间”为实验效果指标。“氢气泡爆鸣时间”指的是从开始加热到第一个氢气泡燃着并发出爆鸣声的时间。
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共进行了4次平行实验。“氢气泡爆鸣时间”的数据是平行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实验数据整理在下表
因素 序号 | 反应物放置方式 | 铁粉的质量/g | Ca(OH)2的质量/g | 实验指标 |
氢气泡爆鸣时间/s | ||||
1 | 铁粉在上层 | 0.5 | 1.5 | 151 |
2 | 铁粉在下层 | 0.5 | 0.5 | 88 |
3 | 混合 | 0.5 | 1.0 | 77 |
4 | 铁粉在上层 | 1.0 | 1.0 | 119 |
5 | 铁粉在下层 | 1.0 | 1.5 | 44 |
6 | 混合 | 1.0 | ? | 58 |
7 | 铁粉在上层 | 1.5 | 0.5 | 66 |
8 | 铁粉在下层 | 1.5 | 1.0 | 54 |
9 | 混合 | 1.5 | 1.5 | 60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用“点燃观察气泡燃着并发出爆鸣声证明氢气产生”是利用了氢气的_____(填写物质的性质)
(2)实验6中Ca(OH)2的质量应为____g。
(3)通过对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发现了最佳实验条件,并采用最佳实验条件又做了验证性实验如下表 ,将下表补全。
反应物放置方式 | 铁粉的质量/g | Ca(OH)2的质量/g | 氢气泡爆鸣时间/s |
________ | _________ | 0.5 | 35 |
(4)将表1中部分数据转化为曲线图,如图,比较“铁粉的质量”,“Ca(OH)2的质量”两个因素对实验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观察数据发现“铁放置在下面”比“铁粉放置在上面”、“和氢氧化钙混合”实验效果都好,从反应的条件角度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