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液态物质;丙是能供给呼吸的物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
(1)乙转化为丙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化学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 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液态物质,说明甲是过氧化氢;丙是能供给呼吸的物质,说明丙是氧气;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单质丙,且丙能转化生成乙,故乙是水,带入题干结合框图,推断合理;
(1)乙转化为丙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故填:H2OH2+O2;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过氧化氢和水化学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故填:分子的构成不同。
【题目】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 丙醇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g | 6.0 | 14.8 | 0 | 0.4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2 | 7.2 | 9.2 | a |
A. 表中a的值为2.8
B. 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11
C. 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题目】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 KClO3质量/g | 催化剂 | 催化剂质量/g |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
实验1 | 5 | - | - | 171 |
实验2 | 5 | MnO2 | 0.5 | 49 |
实验3 | 5 | Fe2O3 | 0.5 | 58 |
实验4 | 5 | KCl | 0.5 | 154 |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
(3)写出实验3中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
(6)用图装置测量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分解后产生O2的体积,实验时应_____(选填“气泡连续均匀”或“刚有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
①以下是用该装置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A调整量筒内外液面使之相平
B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C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请填写步骤代号)。
②若实验结束时,量筒内的液面高于水槽中的液面,要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可采用的操作是_____(填操作方法)。
③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实验(氯酸钾未完全分解),他测得剩余物质中两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锰元素质量分数11.0%,钾元素的质量分数39.0%,请问剩余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A 10.5% B 14.5% C 25.5% D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