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实验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请根据下述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小资料:
1.白磷的着火点为40℃。
2.浓盐酸和浓氨水均是具有挥发性的无色液体,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
(1)图A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2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实验时先夹紧弹簧夹,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图B为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环状白烟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3)在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中,为证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使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
|
|
1.白磷的着火点为40℃。
2.浓盐酸和浓氨水均是具有挥发性的无色液体,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
(1)图A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2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实验时先夹紧弹簧夹,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图B为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环状白烟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3)在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中,为证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使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1)4P + 5O22P2O5
注射器中的水流入锥形瓶,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6mL时停止下流。
(2)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氯化铵为白色固体等)
(3)②③①④③(2分)
注射器中的水流入锥形瓶,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6mL时停止下流。
(2)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氯化铵为白色固体等)
(3)②③①④③(2分)
试题分析:空气中含有21%氧气、78%氮气、0.94%稀有气体、0.03%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白磷着火点低,易燃烧,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 2P2O5,燃烧后消耗氧气,使锥形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部大气压,注射器中的水被吸入锥形瓶内。消耗氧气体积为220mL×1/5="44" mL, 注射器中的水还剩50 mL - 44mL="6" mL
(2)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小运动速率快,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大运动速率慢,氨分子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生成的氯化铵为白色固体
(3)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可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①从b端通氮气,赶走瓶内二氧化碳,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此时水不能使石蕊变色,从a端再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是石蕊变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