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要用到活性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_____(填字母)
A CaCO3 B Mg(OH)2 C Ca2+、Mg2+ D Na2SO4
(3)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②在t1℃时,将质量均为20g的上述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
③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相等.
④t1℃时,将足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恒温蒸发10g水,它们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m(丙),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_____.
【答案】吸附色素和异味 C 煮沸 AB 甲、乙、丙 乙 可能 m(乙)>m(甲)=m(丙)
【解析】
(1)从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去分析解答;
(2)含有较多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硬水,不含或含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称为软水;
(3)从硬水的成分和如何有效简单的消除硬水成分方面考虑;
(4)考虑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不变,进行解答;
(5)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色素和异味;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故填:C;
(3)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煮沸能使钙、镁离子形成沉淀,析出,这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最简单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故填:煮沸;
(4)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此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水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故填:AB;
(5)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故填:甲、乙、丙;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与丙的溶解度为20g,乙的溶解度大于20g,所以在t1℃时,将质量均为20g的上述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甲与丙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而乙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填:乙;
③虽然在t1℃时甲与乙的溶解度不相等,但是该温度下较少的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较多的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故填:可能;
④若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溶解度越大的析出的晶体越多,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乙>甲=丙,所以t1℃时,将足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恒温蒸发10g水,它们析出晶体的质量:m(乙)>m(甲)=m(丙);故填:m(乙)>m(甲)=m(丙).
【题目】有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
(实验探究)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 | 有白色沉淀 | 有原粉末中一定含有 |
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原粉末一定含有_______ |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步骤a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他补充了如下实验,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_______,从而得出结论:步骤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
(3)丙同学取甲同学步骤b中已变红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根据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现象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溶液褪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总结归纳)通过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题目】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内容 装置 | I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II验证使石蕊变色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 |
①将胶头滴管内吸入约2mL冷水,在分液漏斗内放入约20mL开水。 ②在A管中装入一小块白磷。并塞进橡胶塞。 ③将冷水和开水分别放入A、B支管内。 ④倾斜Y型管,将B中开水倒入A中。 ⑤再次倾斜Y型管,将A中热水(约90℃)倒入B中。 | ①在Y型管的A管中装入用石蕊浸泡的干燥的紫色小花 ②在Y型管的B管中加入适量碳酸钠。 ③将胶头滴管内吸入蒸馏水,塞进橡胶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稀硫酸。 ④…… |
(1)实验I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I中能证明燃烧可燃物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II中B管内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实验II中步骤④的具体操作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