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
(1)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A.酸 B.碱 C.盐
(2) 已知 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Ⅲ.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图: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右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3) 用pH试纸上测得该溶液的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4) 为了确定该溶液是哪种溶液,现进行如下进一步的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 产生大量的气泡 | 该溶液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 为了探究一瓶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50g,加入50g碳酸钾溶液,恰好完全反
应,所得溶液质量95g,计算此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分数。
(1) A (2) NaHCO3(3) NaCl
(4) 稀盐酸(或稀硫酸)碳酸钠溶液 Na2CO3+2HCl═2NaCl+H2O+CO2↑
(5) CaCl2 [ 或BaCl2、Ca(NO3)2、Ba(NO3)2、 Ca(OH)2、Ba(OH)2等 ]
(6) 11.1%.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物质中含有钠元素,是金属元素,根据酸碱盐的组成,这瓶试剂不可能是酸,根据室温时各物质的溶解度,如果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其最大的质量分数也不可能是10%,所以这瓶药品不能使碳酸氢钠,用pH试纸上测得该溶液的pH>7,说明该溶液显碱性,而氯化钠溶液显酸性,所以不可能是氯化钠,所以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或者碳酸钠,验证方法,取少量样品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还可以选择与(4)中不同的试剂确定该溶液,只要能和碳酸钠发生反应的,比如:CaCl2 或BaCl2、Ca(NO3)2、Ba(NO3)2、 Ca(OH)2、Ba(OH)2等 都可以,现象时产生白色沉淀。最后一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设原溶液中CaCl2的质量为x
CaCl2+K2CO3═CaCO3↓+2KCl
111 100
x (50g+50g﹣95g)
111/100==x/(50g+50g---95g) x ==5.55g
则溶液中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00%=11.1%
答:所用CaCl2溶液的质量分数11.1%。
考点:溶液成分的分析,相关物质的检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小军同学在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时,对一些沉淀物质的颜色产生了兴趣。老师告诉他氢氧化铜是蓝色、氢氧化铁是红褐色,让他自己探究氢氧化亚铁的颜色。下面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查阅资料】
(1)铁有两种氢氧化物,它们可以分别由相对应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而制得。
(2)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立即被氧化。
(3)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
【提出猜想】
氢氧化亚铁是浅绿色。
【实验过程】
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现象。请补充完成下表:
| FeCl3溶液 | FeSO4溶液 |
滴入NaOH溶液的现象 | 生成红褐色沉淀 | 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
化学方程式 | ① | FeSO4+2NaOH = Fe(OH)2↓+Na2SO4 Fe(OH)2 + ② + H2O = ③ (完成并配平此化学方程式) |
(1)氢氧化亚铁是 ① 色而不是浅绿色。
(2)小军联系到CO2与C的反应,认为FeCl3溶液可以转化为FeCl2溶液。你认为小军的理由是 ① 。
(10分)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
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Ⅰ.定性探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 ,
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 和Na2CO3 ;
猜想二: ;
猜想三:NaOH 。
(3)【实验验证】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设计以下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 B中加入 溶液 |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 “猜想一”成立 |
| “猜想二”成立 | |
| “猜想三”成立 |
Ⅱ.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过滤后澄清滤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设计实验】
小明同学取100g过滤后澄清滤液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的气体与所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计算过滤后澄清滤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列出计算过程)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13/4/1hwne4.png)
(7分)目前,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许多有识之士正在研究废旧电池的有效回收再利用
技术。右图为普通电池(锌锰电池)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
分析回答:
(1)废旧电池内含有的一种有机物名称是 ____。
(2)小李同学想得到⑤中纯净干燥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溶
液,并检验氯化铵中的铵根离子。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实验①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则造成浑浊的原因可能 (填编号)
A.滤纸破损 | B.过滤过程中滤液的液面超过了滤纸的边缘 |
C.烧杯不干净 | D.滤液C中的物质相互反应 |
实验④的反应方程式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e6/6/vfhbz2.jpg)
(3)氯化铵中的铵根离子检验方法:用小试管取少量滤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微热,用 试纸放在试管口,如果变蓝,则证明滤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6分)依据表中的元素所组成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氧 | 氯 | 钠 | 钙 |
元素符号 | H | C | O | Cl | Na | Ca |
(1)A、B组成元素相同,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C,则C物质是______。
(2)D、E、F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F俗称小苏打,已知在溶液中D与F反应生成E和B,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某红色溶液中滴加D溶液,溶液颜色经历红色→紫色→蓝色的变化过程,且无气体、无沉淀产生。则原红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D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向X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物质Y,溶液变浑浊,在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变澄清、无气体产生。则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O2,二者发生反应生成CaCO3;
②X是Na2CO3、加入的物质Y是Ca(OH)2,二者发生反应生成CaCO3;
③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aO,CaO与水反应消耗溶剂使Ca(OH)2析出;
④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aO,CaO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不能再溶解;
⑤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aO,CaO与水反应放热使Ca(OH)2溶解度减小而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