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杨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_____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CO2 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同学对此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溶解性 溶剂 | 氢氧化钠 | 碳酸钠 |
水 | 极易溶 | 易溶 |
乙醇 | 易溶 | 微溶 |
[实验三]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实验三图所示 (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温馨提示] 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1)把注射器I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从_______________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总结归纳]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从而判断反应的发生。
【答案】红 过一会儿后溶液才变成红色 硫酸铜溶液 气球变大,生成白色沉淀
二氧化碳赶出去 验证生成物
【解析】
[实验一](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无色变红色;2NaOH+H2SO4=Na2SO4+2H2O;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过一会儿后溶液才变成红色的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故答案为:过一会儿后溶液才变成红色;
[实验二]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混合在一起,然后滴加CuSO4溶液,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因此丙是CuSO4溶液;故答案为:CuSO4溶液;
[实验三](1)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酒精中微溶;故答案为: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CO2+2NaOH=Na2CO3↓+H2O;
(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此实验从生成物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生成物;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
①碳酸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
(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有一条假设不合理。
(1)请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不合理的理由_____。
(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解于水又不溶解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a(OH)2 的化学性质与 Ca(OH)2相似。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
组次 | 实验操作 | 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 同学相互评价 |
第 1 组 | 产生白色沉淀,第 1 组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 | 第 2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 (2)你认为其理由是硫酸钡和_____都不溶于水。 | |
第 2 组 |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第2 组同学认为猜想 ②成立。 |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 (3)你认为其理由是_____。 | |
第 3 组 | 溶液无明显变化,第 3 组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 | 第 1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正确。 (4)你认为实验中用点滴板比试管具有更多的优点是_____ (写 1 条即可)。 |
(实验反思)针对上述情况,小组同学总结了取用药品时的各种注意事项。
(5)你认为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_____。
【题目】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这的应用
(1)汽车和我们的目常生活密切相关,制造汽车轮胎的橡胶是_________(填“天然高分子材料”成“有机合成材料”)。
(2)信息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信息二: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家用铝制品却很少出现腐蚀现象,原因是:________。
信息三:
金属 性质 | 导电性(100为标准) | 密度(g/cm3) |
铜 | 99 | 8.92 |
铁 | 17 | 7.86 |
铝 | 61 | 2.70 |
综合上述因素,常选用表中种金属中的_________作为高压输电线,原因是_________。
(3)初中化学中通过化学反应得到常见金属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湿法冶金,如在氯化铜和氯化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新的金属和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另一种是火法冶金,如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高温加热,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已知炉甘石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请写出生成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