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H

2He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填字母)。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2)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m=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关系密切。

【答案】B 2 失去 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

1)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故选B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m=12-2-8=2。该原子的最外层的2个电子容易失去。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的电子数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校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程度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p=1.977g/L

②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设计实验)

方案一:气体分析法

1)如下图所示,把Xg氢氧化钠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或质量计算出碳酸钠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或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检查图1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2)甲同学用图1装置测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将二氧化碳的体积换算质量,进行计算。乙同学认为注射器中收集的气体体积会比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的准确值偏大,原因是______

3)乙同学提出用图2装置代替图1中的收集装置,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丙同学认为所测得CO2的体积会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准确值偏小,原因是____,为了防止因此产生的误差,你改进的方法是______

4)丙同学用图3装置测量生成CO2的质量。先记录反应前电子秤的示数,将足量的稀硫酸慢慢全部加入到大烧杯中,反应停止后,称量小烧杯和大烧杯及其内部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丁同学认为所测结果与准确值比会偏大,原因是______

方案二:沉淀分析法

1操作I”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

2)如果沉淀A没有经过洗涤,就直接烘干称量,则导致测得的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