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原理)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
(实验装置)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且试剂均足量)
(交流与讨论)
(一)甲同学认为测量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写出装置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2)判断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②吸收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约为v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ρ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_______ g;
(二)乙同学认为测量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会偏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质量为m,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干燥,称得氯化钠固体质量为n。则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解析】
(一)
(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判断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②吸收的依据是: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3)设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vL,需要过碳酸钠的质量为x:
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
244 32
x vL×ρg/L
x=g
(二)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大,原因可能有: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三)设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为y,
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
244 234
y ng
该样品的纯度为: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①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试验:
I.将3.0gKClO3与1.0gMnO2均匀混合加热
II.将xgKClO3与1.0gCuO均匀混合加热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II中x的值为________.
②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 | |
I | 50.0g | 1% | 0.1g | 9mL |
II | 50.0g | 2% | 0.1g | 16mL |
III | 50.0g | 4% | 0.1g | 31mL |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快.丙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③某兴趣小组按照课本设计的实验(甲)探究分子的性质时,闻到了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于是对原装置进行了改进。请回答:
(1)实验(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兴趣小组改进的实验(乙),与实验(甲)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
【题目】将一定量的丙醇(CH308)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C3 H8O+ b O2点燃 cCO2+dH2O+e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 质 | 丙醇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g | 6.0 | 12.8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7.2 | 8.8 | x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表中x的值为2.8
B. 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X可能为甲烷
D. 方程式中a:b=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