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实验室制取有关气体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是_____;②是_____。
(2)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下同);要得到纯度高的氧气,收集装置要选用_____。
(3)实验室用固体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二氧化锰具有_____作用;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_____。
(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一般选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铁架台 锥形瓶 2H2O22H2O+O2↑ B C 分解反应 催化 A B和E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
(1)仪器①是铁架台;仪器②是锥形瓶;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属于固-液常温型,故发生装置为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可选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要得到纯度高的氧气,收集装置要选用C。
(3)用固体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则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A.
(4)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E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题目】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为探究其成分,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
[交流讨论]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这瓶无色液体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_______,认为也不可能是硝酸,理由是______。
[作出猜想] 猜想一:该液体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
猜想二:该液体可能是稀硫酸。
[实验探究] (1)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______粉末,发现没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一不正确。
(2)为证明猜想二成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 | 溶液变红 |
② | 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 | _______ |
③ | 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溶液 | 产生大量气泡 |
[得出结论] 综合以上方案可知该液体是稀硫酸。
[反思交流] (1)为了防止标签受损,倾倒液体时标签应______。
(2)方案②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他们对该固体是否变质产生了兴趣,对固体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在室温下,1L水中能溶解约30mL的氧气。
②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③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④BaCl2溶液呈中性。
(成分猜想)固体中可能有Na2O2、NaOH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有气泡产生,_______ | 证明固体中含有Na2O2 |
取步骤(1)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取步骤(2)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证明固体中含有NaOH. |
(分析交流)经过讨论分析,同学们认为步骤(3)中的结论不合理,不能证明固体中含有NaOH,理由是_______。
(继续探究)为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NaOH,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BaCl2溶液的体积和温度变化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忽略不计)
(1)装置乙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
(2)待反应完全后,根据收集所得气体的体积,进行相关计算,得出样品中_______的质量。
(3)再将烧瓶中的沉淀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进行相关计算,得出样品中_______的质量。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固体中不但含有Na2O2和Na2CO3,还含有NaOH.证明含有NaOH的依据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