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分析图所示实验现象的结论中,合理的是( )
A. 甲:烧杯内必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 乙:摩擦后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纸屑与梳子带同种电荷
C. 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没有发生反应
D. 丁:弹簧测力计读数相同,说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答案】D
【解析】A、甲:烧杯内必有水珠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错误;B、乙:摩擦后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错误;C、丙:管中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可能发生反应,也有可能没有发生反应,错误;D、丁:弹簧测力计读数相同,说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正确。故选D。
【题目】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B | 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 ||
C |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D | 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
A. A B. B C. C D. D
【题目】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入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 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操作 |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l>Fe>Cu |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