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将19.45克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加入到重50g烧杯中,加水溶解至固体全部溶解,烧杯及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202.2g,然后向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测得烧杯及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生成的CO2的质量为_____g。
(2)图像中A点表示加入的稀盐酸与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求此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规范的计算步骤)。
【答案】(1)2.2
(2)7.3%
解:设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x。
答:故此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
(1)解:根据质量守恒二氧化碳质量:202.2g+100g-300g=2.2g,故填:2.2。
(2)解:设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x。
答:故此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7.3%。
【题目】古文献记载:距今 5000-4000 年我国古代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图 1)。青铜器表面常会有一层铜锈,对铜锈开展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CuSO4+5H2O=CuSO4·5H2O,CuSO4为白色固体,CuSO4·5H2O为蓝色固体
探究 I:探究铜锈的组成
用图 2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干燥管内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试管中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
探究Ⅱ: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在探究Ⅰ的基础上,同学们设计了如图 3 所示的装置。在同一实验室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 甲 | 乙 |
实验操作 | 在 250mL 的集气瓶中装有 100mL 氧气、100mLCO2 和 50 毫升水 | 在250mL 的集气瓶中装有200mLCO2 和50毫升水 |
实验现象 | 第 3 天,出现黑色斑点,之后面积逐渐扩大 并增厚,第 9 天略显绿色 | 无明显现象 |
(1)由探究 I 推测,铜锈中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 II 的基本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探究 II 推断,防止铜生锈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关于铜生锈,你还想继续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你提出的问题,验证实验的设计是_____
【题目】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小刚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想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图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 | ①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_____________ |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小红发现:蔗糖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2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