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 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 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H2CO2。
A、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没有改变,故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中CO2是氧化物,生成物中没有氧化物,故错误;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O2,故错误;
D、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D。
【题目】KNO3 是制黑火药的重要原料。
①KNO3 属于 ________(填“酸”、“碱”或“盐”)。
②KNO3 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________色。
③下表是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100g 水)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I. 30℃时,KNO3 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 水。
II. 50℃时,KNO3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__(只列出表达式)。
III. 80℃时,将一定质量的 KNO3 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80℃时的 KNO3 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图中 n 的数值为________。
【题目】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
(1)探究一:蜡烛熄灭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a.铜线圈隔离了可燃物;b.铜线圈隔绝了空气;c.铜线圈吸热,降温至蜡烛着火点以下。
讨论与交流:经观察分析同学们否定了猜想a和b,理由是___。
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将铜圈加热后___ | ___ | 猜想c正确 |
(2)探究二:经过多次上述实验大家发现铜丝表面变黑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①炭黑;②___;③炭黑和氧化铜。
(查阅资料):氧化铜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和水,炭黑不与稀硫酸反应。
讨论交流:铜丝表面产生发炭黑或氧化铜的原因是___(写一条即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许黑色固体至试管中,___ | ___ | 猜想③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