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
(2)t2℃时,把2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a的_________溶液(填“饱和” 或“不饱和”)。
(3)t1℃要从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都接近饱和)中提纯C,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a>b B.a=b C.a<b D.不能确定
(5)下图是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应急净水器。
利用该净水器将1000g含氯化钠3%的海水暴晒 4小时,收集到250g可饮用水,此时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饱和 升温结晶 A 4%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2)t2℃时,a物质溶解度大于20g小于40g,把2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a的饱和溶液。(3)t1℃要从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都接近饱和)中提纯C,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升温结晶,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t3℃时,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 a、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析出晶体的质量是a>b。(5)应急净水器。将1000g含氯化钠3%的海水暴晒 4小时,收集到250g可饮用水,此时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4%。
点睛∶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行有关的计算。
【题目】某实验小组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于是小组中的几位同学对其中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小丹认为含有:CaO、Ca(OH)2;
小凯认为含有:CaO、Ca(OH)2、CaCO3;
小欣认为含有:Ca(OH)2、CaCO3。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步骤一 | 取试样于试管中加水振荡 | 液体浑浊,用手摸试管外壁,感觉不发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骤二 | 向步骤一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骤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管内有气泡生成 | 一定含有CaCO3 |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可知_________同学的猜想正确,请写出使CaO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拓展)如果生石灰已全部变质为碳酸钙,请你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写出必要的步骤、现象和结论)___。
【题目】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下面是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
用碳酸钠固体和不同温度的水,配置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碳酸钠溶液,立即测量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溶质质量分数 | 2% | 2% | 2% | 6% | 6% | 6% | 10% | 10% | 10% |
水的温度/℃ | 20 | 40 | 60 | 20 | 50 | 60 | 20 | 40 | 60 |
溶液pH | 10.90 | 11.18 | 11.26 | 11.08 | 11.27 | 11.30 | 11.22 | 11.46 | 11.50 |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去油污的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2)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对碳酸钠溶液pH的影响是:当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时,_________。
(3)要画出碳酸钠溶液的pH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曲线,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结论是___________。
(4)如果某实验小组想得到更好的去污效果,根据之前的实验规律,可以尝试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
A.12%、60℃ B.8%、40℃ C.10%、70℃
(5)该小组配制50g 10% Na2CO3溶液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该小组应称量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g,若称量Na2CO3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题目】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1)实验课上,小张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碳酸钠(Na2CO3)溶液,并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①小张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操作步骤 | 现象记录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取两支试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2mL样品1、2,再往其中滴入盐酸 | 样品1:无明显现象 | ________________ |
样品2:溶液中出现气泡 | ________________ |
②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_____7.
(2)在实验台上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为区别这三种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这三种溶液按A、B、C进行编号,然后分别各取适量作为样品加入到三支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学科王
步骤一中,C无明显现象,A、B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
步骤二中,A、B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且B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B、C溶液分别是_______、_______。
②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步骤一实验时出现异常现象:往A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时,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振荡后迅速变成无色。老师指出这是因为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接着,老师往该试管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观察到A溶液的颜色又变成红色,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酚酞除外)。
【题目】(1)下列“化学之最”正确的是(________)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B.地壳中体积分数最高的元素是氧
C.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D.硬度最大的金属是金刚石
E.有机物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碳
(2)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甲——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 乙——硫在氧气中燃烧 |
Ⅰ.集气瓶中放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Ⅱ.现象_________。 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 | Ⅰ.集气瓶中放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Ⅱ.现象_________。 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