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编号)。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进行_______与干燥的操作,得到的二氧化锰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装置C、D、E、F在实验室中都可收集气体,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__(填字母编号)。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填“a”或“b”)端通入。
(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如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液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B 2H2O22H2O+O2↑ 过滤 E a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解析】
(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B;
(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故答案为:2H2O22H2O+O2↑;能;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E;a;
(5)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题目】某兴趣小组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物质中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为了探究其原因,小组成员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淡黄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 MgO | MgCl2 | Mg3N2 | Mg(NO3)2 | MgCO3 | Mg(OH)2 |
颜色 | 白色 | 白色 | 淡黄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产物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镁,理由是______。
(提出猜想)淡黄色的固体可能是______。
(实验探究](1)按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氮气
①关闭a、b、c,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待白磷不再燃烧并冷却至室温。
②打开a、b,使用打气筒进行充气,A中的水进入B时,打开c,继续充气。C中收集到N2.选用排水法收集氮气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验证的方法是将燃烧的镁条伸入集气瓶,若观察到______现象,则证明淡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结论)猜想是正确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反思)本探究活动对物质燃烧新的认识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