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区分硬水和软水
B.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C.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B、干燥的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湿润的纸花变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色,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不同,不能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题目】小华同学在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加热,成功的制取并收集了几瓶气体。
(1)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Ⅰ.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Ⅱ.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Ⅲ.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成红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猜想三:该气体为氯气和氧气。
(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小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 猜想_____成立 |
(2) | 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 | 猜想三成立 |
(反思与评价)
老师认为小明结论正确,而小华的不正确,原因是_____。
(拓展应用)
Ⅰ.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红色,该现象说明该反应还生成了_____。
Ⅱ.通过实验证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一定温度,其中二氧化锰不仅能作为催化剂使氯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同时二氧化锰也能直接与氯酸钾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两种气体,请根据以上分析,写出后一个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
(知识迁移)
小明在实验时,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
(猜想)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 实验主要现象 |
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
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反思)小林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购得用于增氧的过氧化钙产品(杂质不含钙元素),标签如图所示。试计算:
(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该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题目】小慧同学在做基础实验一时,发现“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于是小慧和化学兴趣小组B组的同学们就氧气浓度为多少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
I.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Ⅱ,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集气瓶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① | |
收集的02占容积 的体积分数%) | 10 | 20 | 30 | 40 | 50 | 31 | 33 | 35 | 37 | 39 | 34 | |
带火星木的状况 | 微亮 | 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
(1)用下列方案进行第一组的⑤号集气瓶实验,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判断气体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 。
(2)由实验数据可知: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精确到1%)。
(3)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常用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
(4)综上,可初步得出:用_______法收集到的氧气纯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