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校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完毕、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且产生了淡黄色固体。
(问题)
(1)如图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___________。
(2)为什么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明显偏大?淡黄色固体是什么?
(假设一)二氧化碳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经过讨论,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二氧化碳不是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明显偏大的主要原因,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为了验证镁条与氮气的反应,小组成员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组装仪器(如下图,钟罩下端无底),_______________。
②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
③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
④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
⑤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
(分析)
(1)请将步骤①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将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加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请写出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请写一点________________。
【答案】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仅约占0.03%,不会使进水量达到接近70%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除去钟罩内空气中的氧气,以便镁条在氮气中燃烧 先下降后上升 防止在打开橡皮塞时空气进入钟罩,影响后续实验(或平衡气压,防止空气进入)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合理即可)
【解析】
(1)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镁条燃烧消耗氧气,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2)经过讨论,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二氧化碳不是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明显偏大的主要原因,理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仅约占0.03%,不会使进水量达到接近70%。
(1)步骤①:实验开始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步骤②中将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白磷只能与氧气反应,目的是:除去钟罩内空气中的氧气,以便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变大,钟罩内水面先下降,带白磷反应完全后,氧气被消耗,热量散失,装置内的压强变小,钟罩内水面开始上升;
(3)步骤③中加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防止在打开橡皮塞时空气进入钟罩内,影响后续实验;
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生氮化镁(Mg3N2)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以上探究可知:镁在氮气中也可以燃烧,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题目】(1)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上述装置中___________(填标号);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干燥的氧气,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C→___________(填标号);连接装置时,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应与装置C中_____________(填“a”或“b”)端相连。
②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①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②AgCl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猜想)I.石灰水已完全变质 Ⅱ_______.Ⅲ.CO2中混有HCl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
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I不成立 |
2.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 __________ | 猜想Ⅱ不成立 |
3.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猜想Ⅲ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