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 + ==2NaAlO2 +3H2↑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 。 |
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 |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 羊毛线逐渐消失。 |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按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 | |
②两套仪器中分别依次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银灰色粉末和 。 | 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
③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收集1试管气体,验纯。(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 验纯时的操作和现象:(两套仪器相同) 。 |
④在导管口点燃气体。(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 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
【应用】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一会儿,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推测管道内的反应现象是 。
【反思】①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②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填一条即可) 。
(7分)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并具有浓淡的条状花纹(见右图),是矿物中最吸引人的装饰材料之一,也是人类最早冶炼铜的原料。某校课外小组同学欲在实验室验证碱式碳酸铜制铜的反应原理。
【查阅资料】
1.Cu2(OH)2CO3 2CuO+CO2 + H2O
2CuO+C2Cu + CO2 ↑
2.CuO为黑色固体,化学性质和氧化铁相似。
(1)实验l:加热分解碱式碳酸铜。装置如图所示。
①A中固体的变化为____。
②欲证明反应后有水生成,B中所盛试剂为____。
③反应结束时的操作应该是____,理由是____。
(2)实验2:木炭和氧化铜反应。
将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放进试管加热,反应后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出,有铜生成,还有少量黑色粉末剩余。该小组同学设计方案验证黑色粉末的成分。
【作出猜想】
剩余黑色粉末可能是:①氧化铜;②木炭;③木炭和氧化铜。
【实验验证】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 该黑色粉末为氧化铜 |
| 配方l | 配方2 | 配方3 | 配方4 |
木炭质量(g) | 0.4 | 0.5 | 0.6 | 0.7 |
氧化铜质量(g) | 8 | 8 | 8 | 8 |
(6分)x气体可能由CH4、H2、C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该气体的组成。(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NaOH和CaO)
(1)写出CH4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2)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和下端活塞,____ | 若____ | X气体为H2 |
| 若____ | X气体为CO |
(8分)某课外小组研究“影响H2O2生成O2快慢的因素”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他们提出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 的快慢
【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图如下:
实验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反应物 | 5%H2O2 100 mL | 5%H2O2 | 3%H2O2100 mL |
加入固体 | 0.5 g氯化钠固体 | 0.5 g二氧化锰 | |
收集气体的时间 | 165 s | 46s | 80 s |
(2)实验②中加入H2O2的体积为 mL。
(3)实验③中加入的固体和用量为 。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 后反应明显加快。小红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是否对H2O2生成O2快慢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为 。
【实验拓展】小红用收集的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
(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2)小红发现用该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都不明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