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钠(NaNH2)常用于医药制造,根据其性质,氨基钠应该用时制备,不要长时间贮存。工业上制取氨基钠是将钠于97~100 ℃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NH3),再加热至350~360 ℃,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氨基钠化学性质稳定 | ||
B.将钠于97~100 ℃熔融属于物理变化 | ||
| ||
D.制取氨基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NH3 ======== 2NaNH2 + H2↑ |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B.电解一定量的水 | 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 |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H2S);又知相同条件下氢硫酸的酸性小于亚硫酸。室温下向饱和H2SO3溶液通入过量H2S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 + H2SO3 === 3S↓ + 3H2O。从以上信息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液体仍然为酸性 |
B.“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描述的是硫化氢的物理性质 |
C.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说明SO2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D.在H2S与H2SO3的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 |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A.用二氧化锰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 |
B.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蒸馏水 |
C.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CO和CO2 |
D.用燃烧的木条区分CO2和N2 |
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变大 | B.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C.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 D.二氧化碳分子运动速率不变 |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下图,有关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g |
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物质 | 白磷 | 红磷 | 铁粉 | 砂糖 |
着火点/℃ | 40 | 240 | 315~320 | 350 |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磷、红磷、铁粉、砂糖都是可燃物 |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
C.相同条件下,铁粉比砂糖更易点燃 |
D.通常情况下,红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240℃或以上 |
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2Mg + CO2 点燃 C + 2MgO |
B.CO2 + H2O === H2CO3 |
C.NaOH + HCl === NaCl + H2O |
D.CaCO3 高温 CaO + CO2 ↑ |
已知一种碳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核外电子数为
A.2 | B.6 | C.8 | D.14 |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B.CO和CO2都有毒,都是大气污染物 |
C.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