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生物圈中的哪种因素( )
A.季节 B.水 C.生物 D.空气
1、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
C.一片麦地上的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等无机物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38、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______和______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___________值。
(4)最终阴暗处鼠妇较多,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需要给鼠妇提供______________两种环境。
37、某生物小组为了研究光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在A、B两个花盆中种了具有萌发能力的同样的豌豆,且数量相等,按下表进行实验。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A
向阳
20℃
充足
B
暗室
30℃
(1)按上表所示进行实验,这一过程有___________处错误。如改正此错误,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
(2)此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的有无。
(3)如果把此实验改为探究温度对豌豆发芽的影响,那么设置的实验变量应为___________的不同。
36、A、B、C三位同学需要对一袋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他们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同时做了测定小麦发芽率的实验。A同学为了避免浪费,取了五粒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B同学挑出个大饱满的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C同学随意抽取袋中的100粒种子进行发芽率的测定。从三位同学取样的方法来看:
(1)___________同学所测定的发芽率的结果最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
(2)___________同学和___________同学所测定的结果准确性欠佳,其原因是前者抽样时样本的数量 ___________,后者抽样时受到了___________的影响。
35、下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__________,属于动物细胞的是图__________。
(2)图中A是细胞最外面一层透明的薄壁,叫做__________,起__________和________细胞的作用。B是紧贴在A内的一层非常薄的膜,叫做__________。
(3)图中D是B以内,C以外的结构,叫做__________。
(4)图中E叫做 __________,它是进行__________作用的场所。
(5)图中甲、乙细胞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题
(每空? 分,共? 分)
34、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构成,属于 动物。
3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很多 构成;体表有 ;足和触角 。
32、青蛙的幼体生活在 ,用 呼吸,经 发育而成的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 呼吸,同时兼用 辅助呼吸。
31、将下列动物的特征、器官填在相应动物后面的横线上。(只填标号,每项只用一次)
A.双重呼吸 B.变态发育 C.盲肠发达 D.心室里流静脉血 E.气管进行呼吸
①鳃 ②膈 ③气囊 ④一心室两心房的心脏 ⑤外骨骼
(1)家兔 、 ;
(2)青蛙 、 ;
(3)家鸽 、 ;
(4)金鱼 、 ;
(5)蝗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