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两个物体都浮在水面上,则有( )
|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在《物体的浮与沉》学习中知道若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处于静止状态,则称为悬浮.不少同学认为只要是平衡状态下也可以称为悬浮状态,大林同学提出如果在水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会受到液体阻力的作用不可称为悬浮状态,为此全班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认为若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能算悬浮状态,同时提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阻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上网查询资料了解到同一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所受阻力与物体的迎流面积(形状)和物体运动速度有关.为了探究在液体中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同学们借助自制潜水艇进行了下列探究.
(1)让自制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如图A,然后再其底部放置一些体积相同质量忽略不计的泡沫小球(如图B),通过不断调整发现自左向右在底部依次黏贴1个、4个、9个泡沫球,然后使其从水底部浮起,当上浮一段时间进入指定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潜水艇的运动过程,如图C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对于在底部黏贴泡沫小球而不是其它地方黏贴的目的是
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三次潜水艇上浮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2)为了研究“阻力与迎流面积(形状)的关系”,同学们提出改变迎流面积(形状),利用如图所示的潜水艇由水底同时浮出,比较潜水艇浮出水面的先后顺序即可比较所受阻力的大小,这样的方案
(3)在一次实际的操作中,某同学让自制潜水艇以5c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下潜,至杯底后排出50cm3的水后,该潜水艇以5cm/s的速度进而匀速直线上浮,潜水艇的外壳及体积不发生改变,试求该潜水艇在水中匀速上升时受到的阻力约为
A.1N B.0.5N C.0.25N D.0N.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让自制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如图A,然后再其底部放置一些体积相同质量忽略不计的泡沫小球(如图B),通过不断调整发现自左向右在底部依次黏贴1个、4个、9个泡沫球,然后使其从水底部浮起,当上浮一段时间进入指定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潜水艇的运动过程,如图C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对于在底部黏贴泡沫小球而不是其它地方黏贴的目的是
保证每次实验时物体的迎流面积(或形状)都相同
保证每次实验时物体的迎流面积(或形状)都相同
.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三次潜水艇上浮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1:2:3
1:2:3
,他们受到的液体阻力之比是1:4:9
1:4:9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物体在液体中受阻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物体在液体中受阻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2)为了研究“阻力与迎流面积(形状)的关系”,同学们提出改变迎流面积(形状),利用如图所示的潜水艇由水底同时浮出,比较潜水艇浮出水面的先后顺序即可比较所受阻力的大小,这样的方案
不可行
不可行
(“可行”或“不可行”),请你在图中的虚线框内设计一种改进的方案简图(两个潜水艇模型即可),并作简单说明.说明:本题中潜水艇是上浮的,因此要设计本题的迎流面积主要看上表面的设计,前提是要求潜水艇两次的体积和重力相同,确保上升时其它条件相同,仅改变阻力大小,再来看运动改变
本题中潜水艇是上浮的,因此要设计本题的迎流面积主要看上表面的设计,前提是要求潜水艇两次的体积和重力相同,确保上升时其它条件相同,仅改变阻力大小,再来看运动改变
(3)在一次实际的操作中,某同学让自制潜水艇以5c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下潜,至杯底后排出50cm3的水后,该潜水艇以5cm/s的速度进而匀速直线上浮,潜水艇的外壳及体积不发生改变,试求该潜水艇在水中匀速上升时受到的阻力约为
C
C
A.1N B.0.5N C.0.25N D.0N.
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个方法:把一个金属块用细绳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缓慢放入一盛有60cm3的水的量筒中,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实验中所挂的金属块在不同的位置时,测力计示数和量筒中水面所到达的刻度(金属块始终没有与量筒底接触)
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1)实验中测力计所挂金属块重 N,B图中物体的所受的浮力是 N.
(2)各组都得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结论,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其中:
A组同学是根据F浮=G排和G排=ρ液V排g分别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B组同学则是根据所挂金属块未浸入和浸入液体两次示数的差和G排=ρ液V排g分别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你觉得 组的分析是错误的,理由是 .
(3)分析数据,可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是 g/cm3
(4)分析数据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1)实验中测力计所挂金属块重
(2)各组都得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结论,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其中:
A组同学是根据F浮=G排和G排=ρ液V排g分别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B组同学则是根据所挂金属块未浸入和浸入液体两次示数的差和G排=ρ液V排g分别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你觉得
(3)分析数据,可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是
(4)分析数据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个方法:把一个金属块用细绳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缓慢放入一盛有60cm3的水的量筒中,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实验中所挂的金属块在不同的位置时,测力计示数和量筒中水面所到达的刻度(金属块始终没有与量筒底接触)
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1)实验中测力计所挂金属块重______N,B图中物体的所受的浮力是______N.
(2)各组都得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结论,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其中:
A组同学是根据F浮=G排和G排=ρ液V排g分别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B组同学则是根据所挂金属块未浸入和浸入液体两次示数的差和G排=ρ液V排g分别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你觉得______组的分析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3)分析数据,可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g/cm3
(4)分析数据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1)实验中测力计所挂金属块重______N,B图中物体的所受的浮力是______N.
(2)各组都得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结论,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其中:
A组同学是根据F浮=G排和G排=ρ液V排g分别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B组同学则是根据所挂金属块未浸入和浸入液体两次示数的差和G排=ρ液V排g分别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你觉得______组的分析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3)分析数据,可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g/cm3
(4)分析数据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个方法:把一个金属块用细绳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缓慢放入一盛有60cm3的水的量筒中,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实验中所挂的金属块在不同的位置时,测力计示数和量筒中水面所到达的刻度(金属块始终没有与量筒底接触)
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1)实验中测力计所挂金属块重______N,B图中物体的所受的浮力是______N.
(2)各组都得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结论,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其中:
A组同学是根据F浮=G排和G排=ρ液V排g分别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B组同学则是根据所挂金属块未浸入和浸入液体两次示数的差和G排=ρ液V排g分别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你觉得______组的分析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3)分析数据,可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g/cm3
(4)分析数据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1)实验中测力计所挂金属块重______N,B图中物体的所受的浮力是______N.
(2)各组都得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结论,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其中:
A组同学是根据F浮=G排和G排=ρ液V排g分别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B组同学则是根据所挂金属块未浸入和浸入液体两次示数的差和G排=ρ液V排g分别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你觉得______组的分析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3)分析数据,可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g/cm3
(4)分析数据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个方法:把一个金属块用细绳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缓慢放入一盛有60cm3的水的量筒中,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实验中所挂的金属块在不同的位置时,测力计示数和量筒中水面所到达的刻度(金属块始终没有与量筒底接触)
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1)实验中测力计所挂金属块重______N,B图中物体的所受的浮力是______N.
(2)各组都得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结论,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其中:
A组同学是根据F浮=G排和G排=ρ液V排g分别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B组同学则是根据所挂金属块未浸入和浸入液体两次示数的差和G排=ρ液V排g分别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你觉得______组的分析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3)分析数据,可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g/cm3
(4)分析数据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1)实验中测力计所挂金属块重______N,B图中物体的所受的浮力是______N.
(2)各组都得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结论,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其中:
A组同学是根据F浮=G排和G排=ρ液V排g分别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B组同学则是根据所挂金属块未浸入和浸入液体两次示数的差和G排=ρ液V排g分别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你觉得______组的分析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3)分析数据,可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g/cm3
(4)分析数据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个方法:把一个金属块用细绳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缓慢放入一盛有70cm3水的量筒中.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实验中所挂的金属块在不同的位置时,测力计示数和量筒中水面所到达的刻度(金属块始终没有与量筒接触)。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1) 实验中测力计所挂金属块重______N。
(2)各组都得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结论.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其中:
A组同学是根据F浮=G排和G排=ρ液V排g 分别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B组同学则是根据所挂金属块未浸入和浸入液体两次示数的差和G排 = ρ液V排g分别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你觉得_______组的数据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数据,可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g/cm3。(g取10N/kg)
(4)分析数据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实验中测力计所挂金属块重______N。
(2)各组都得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结论.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其中:
A组同学是根据F浮=G排和G排=ρ液V排g 分别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B组同学则是根据所挂金属块未浸入和浸入液体两次示数的差和G排 = ρ液V排g分别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你觉得_______组的数据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数据,可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g/cm3。(g取10N/kg)
(4)分析数据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都知道,石头放在水中是要下沉的,那么,你见过能浮在水面上的石头吗?在我国的长白山的天池,就有这种石头,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有资料显示:浮石是由火山玻璃、矿物和气泡所组成,浮石中的气泡可达岩石总体积的70%以上,因而它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这样可以像船一样浮于水面之上了.
康康在暑假里随父母到了长白山游玩了天池.他也拾到了两块长白石,但当他将这两石头放入水中时,却发现除了其中的一块石头能浮在水面上外,另外一块石头却沉入了水底.于是他把这些石头带回家,做了以下探究过程.
(1)康康用天平测其能沉入水底的那一块石头的质量,整个操作过程完全正确,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6所示.用量筒测其这块石头的体积,量筒中水面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所测石头的质量为
(2)由于路途遥远,康康发现能浮在水面的那块石头破碎成了几小块,于是他利用天平和量筒,使用同上的测量方法,描绘出了破碎后的这几小块石头的m-V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
①体积是4厘米3的石头质量是多少克?
②这些石头的密度是多少千克/米3?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康康在暑假里随父母到了长白山游玩了天池.他也拾到了两块长白石,但当他将这两石头放入水中时,却发现除了其中的一块石头能浮在水面上外,另外一块石头却沉入了水底.于是他把这些石头带回家,做了以下探究过程.
(1)康康用天平测其能沉入水底的那一块石头的质量,整个操作过程完全正确,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6所示.用量筒测其这块石头的体积,量筒中水面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所测石头的质量为
43
43
克,体积为40
40
厘米3,石头的密度为1.075×103
1.075×103
千克/米3.(2)由于路途遥远,康康发现能浮在水面的那块石头破碎成了几小块,于是他利用天平和量筒,使用同上的测量方法,描绘出了破碎后的这几小块石头的m-V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
①体积是4厘米3的石头质量是多少克?
②这些石头的密度是多少千克/米3?
我们都知道,石头放在水中是要下沉的,那么,你见过能浮在水面上的石头吗?在我国的长白山的天池,就有这种石头,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有资料显示:浮石是由火山玻璃、矿物和气泡所组成,浮石中的气泡可达岩石总体积的70%以上,因而它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这样可以像船一样浮于水面之上了。
康康在暑假里随父母到了长白山游玩了天池。他也拾到了两块长白石,但当他将这两石头放入水中时,却发现除了其中的一块石头能浮在水面上外,另外一块石头却沉入了水底。于是他把这些石头带回家,做了以下探究过程。
(1)康康用天平测其能沉入水底的那一块石头的质量,整个操作过程完全正确,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用量筒测其这块石头的体积,量筒中水面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所测石头的质量为________克,体积为________厘米3,石头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
(2)由于路途遥远,康康发现能浮在水面的那块石头破碎成了几小块,于是他利用天平和量筒,使用同上的测量方法,描绘出了破碎后的这几小块石头的m—V关系图像(如图7所示),则:
①体积是4厘米3的石头质量是多少克?
②这些石头的密度是多少千克/米3?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