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5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尝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B城市形成的主要区 位因素是 ,该城市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从图中可看出M、N两城工业发展的有利 条件是 。
(3)图中A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
(4)图示区域是我国主要的水能丰富区之一,水电开发的风潮已席卷该区域的大小河流。但水电开发也会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围绕“要水电还是要生态和景观”的争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附表:1980年~2008年人均GDP增长情况表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7
人均GDP(元)
634
1455
2777
12024
21208
44156
61032
(1)简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 。(2分)
(2)说出该地区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特征。(2分)
(3)D地许多农民通过征地变成了市民,住上了楼房,但有些人仍喜欢养鸡、种菜,甚至在小区的草坪上种植蔬菜。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哪些?(2分)
。
(4)该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现已出现“民工荒”等问题。你认为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路在哪里?(2分)
21.下图左图为某城市空间布局与地形,右图为该市1980~2007年产业结构变化,附表是该市1980~2007年人均GDP增长情况。回答下列问题。(8分)
。(4分)
(5)图中甲所示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这里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简述这类问题对当地和三峡枢纽有什么影响: 。(6分)
(6)2008年5月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下列措施有助于减轻灾害影响的是( )(2分)
A.加强地震研究,建立地震监测、预报和预警机制
B.工程建设中要尽可能避开断层、陡崖
C.普及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公民防震意识
D.在地震多发区禁止建设水库、桥梁等大型工程
材料二 四川盆地历史上就是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盆地平均人口密度达到400人/km2以上,属于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材料三 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本区最大的工业中心,地处河流交汇处是其早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由于该地地形起伏,河流交错,形成了一个分散式的城市。下为重庆市略图
(1)该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高,原因是 。(2分)
(2)简述图示地区的中等城市分布规律 , ;城市规模与数量的关系是 。(4分)
(3)根据重庆的发展可以推测,其主要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D中的 点,判断依据是 。(2分)
(4)重庆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简要分析其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
7.读图回答问题。
(1)如何判断图示地区降水分布特点?
(2)假设N地沼泽广布,试说明从哪些方面分析其成因。
(3)M处有一山脉,试分析该山脉地势起伏和缓的原因。
(2) 图中A、C两处岛屿在成因上有何差异。
(3) B、E两处可能会形成的海底矿产资源分别是什么?
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写出图中代表板块分界线的字母及对应的边界类型。
目前,该地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乳产品产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右图)。
(3) 说出该地区乳品加工业的工业布局类型名称 ;简述该地区乳产品产量发生的变化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