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实验表明,微波和反射镜并不是把太阳能传输到地球表面的惟一手段。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贝基正在探索研制一条长达3.52万公里的太阳能传输“线路”的可能性。从本质上说,这条线路是地球与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太阳能卫星之间的连接“通道”。这条通道看上去就像一根柱子,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太空。贝基说,通道的管径为1/4英寸,由一种被称为“巴基管”的碳纤维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的重量比钢轻得多,但其硬度超过钻石。这种纤维目前仅在实验室中进行小批量生产。科学家估计,实现这种纤维的规模生产尚需10―15年。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数据的这种可共享的特性,决定了要实现科学数据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要以数据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为前提。
B.科学数据是人类社会科技活动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科学技术数据、资料和按照不同需求系统加工的数据产品和相关信息,以及个人家庭、身份、经济状况等信息。
C.投入大量资金而产生的海量数据得不到充分利用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尖锐问题。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已成为国家资源有效利用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D.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创造科学数据开放、流通的共享新秩序,不仅是建立健全科
技创新体系的迫切需求,也是信息时代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一)
太阳能卫星?
太阳能卫星的概念是美国科学家彼德?格拉泽于1968年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能源部和航空航天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把利用太阳能与航天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随后,由于各种原因,这一研究工作停顿下来。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温室效应气体和气候变暖问题的忧虑,以及全世界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在太阳能利用及航天技术研究的长足进展,美国航空航天局投入巨资,在许多企业的大力配合下,重新启动这一研究工作。
研究结果表明,一颗太阳能卫星可以提供数兆瓦的电能。这种卫星配有太阳能吸收塔,其外形像一根长柱,四周装有太阳能收集器。现在人们正在研究一种不需要太空运载器,可以通过现有的火箭把太阳能吸收塔直接送入太空轨道的技术。?
解决太阳能的收集问题后,下一步工作是向地球传输太阳能。此项试验正在地球上进行。科学家们认为,收集到的太阳能可通过磁控管变成微波,经特种传输“通道”把太阳能直接传到地球表面。这项试验工作现在在印度洋岛屿留尼汪岛上进行。与此同时,美航空航天局也在研究把来自太空的太阳能转变为电力并输入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市的电力供应网。?
俄罗斯航天机构下属的能源科技生产公司目前正在试验“阳光反射镜”。这种反射镜可以将阳光反射到地球上,以便延长农业耕作区的日照时间,也可为北部城市提供照明。1998年2月,该公司试图利用“进步”火箭在太空展开一面直径为82英尺的太阳能反射镜,但因金属箔制成的镜子未能张开而告失败。能源科技生产公司的高级顾问杰弗里?曼弗说:“我们将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继续研究,同时还将开展其他商业的太空应用研究。”?
3.下列对实施科学数据共享的有利条件的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国际上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为中国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近20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科学数据共享工作。
B.近30年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得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科学数据量已经超过了过去五千年的总和。
C.“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科技网、教育和科研网、金桥网、中国公用互联网和全新一代的宽带网等一批网络基础设施相继建成。
D.中国已经布设了30多台遥感卫星数据接收地面设备,而且还在继续增加;并且目前已建成5―6千个科技范畴的数据库。
2.不属于科学数据应该共享的原因的一项是( )
A.随着科技的创新,科学数据不再只服务于单一学科,而且科学数据可以无限制地复制使用,不会因为满足某时某人的需求而影响任何时候他人对相同数据的需求。
B.我国现有的海量科学数据主要是靠国家投入,通过各种专项事业和各类科技计划来获取并积累的,是一种国有资产,是一种全民共同所有的资源。
C.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式下,必须转变观念,要提高对科学数据共享的认识,增强加快实现科学数据共享的紧迫感,统筹规划,加强合作,打破“信息壁垒”。
D.当前由于诸多原因,科学家往往很难得到研究所需的资料,而不得不进行各种科学数据重复采集,浪费了国家大量的宝贵资源。
1.对第一段中“瓶颈因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技界强烈要求打破科学数据壁垒,实施科学数据共享。
B.我国已经通过各种专项事业和各类科技计划获取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学数据资源。
C.科学数据是信息时代最基本、最活跃、影响面很广的科技资源,不仅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D.我国已经积累的科学数据资源,大多数利用率很低,缺乏部门间的交流和沟通,更没有形成面向社会的数据共享,根本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造成了科技资源和国家资金的浪费。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超级病菌”的出现也有其积极意义,它使人类开始认识到滥用抗菌药的危害性。
B.滥用抗生素是耐药菌出现的根本原因,这类细菌今后有可能还会大量出现。
C.照眼前这样发展下去,人类将用光所有的抗生素,从而回到无抗菌药的时代。
D.从来没用过抗菌药的人,比用过抗菌药的人更容易成为药物滥用的受害者。
(十)
“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与重复浪费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指出。
科学数据是人类社会科技活动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科学技术数据、资料以及按照不同需求系统加工的数据产品和相关信息,是信息时代最基本、最活跃、影响面很广的科技资源。科学数据不仅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学数据资源,但由于没有形成开放共享的有效机制,大多数仍放在资料堆或档案柜中,没有经过有效的整理和建库,数字化程度较低。很多数据库往往局限于本部门(行业)、本单位使用,甚至个人专用,缺乏部门问的交流和沟通,更没有形成面向社会的数据共享,根本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造成了科技资源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国家投入的经费有很大部分用于重复采集基本数据,如:用于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的地面设备MODS,美国有18台,而中国已经布设了30多台,而且还在继续增加;目前已建的5-_6千个科技范畴的数据库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的还相当少。一方面是科学家往往很难得到研究所需的资料,另一方面是各种科学数据重复采集浪费了国家大量的宝贵资源。因此,科技界强烈要求打破科学数据壁垒,实施科学数据共享。
科学数据资源的价值与其可共享性密切相关,一方面由于科学研究需要使用其它相关学科和相关领域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导致科学数据的应用不限于本专业、本领域,而是为不同学科的研究所用;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数据可以无限制地复制,使数据的使用不会因为满足某时某人的需求而影响任何时候他人对相同数据的需求。
我国现有的海量科学数据主要是靠国家投入,通过各种专项事业和各类科技计划来获取并积累的,是一种国有资产,是一种全民共同所有的资源。“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这决定了数据拥有者必须让科学数据进入公众领域,为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服务。
国际上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为中国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近20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科学数据共享工作,一些国际科学组织也加强了科学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工作,世界气象组织构建的全球电信数据交换系统,国际减灾协会组织的国际灾害信息资源网络等一批全球性数据共享工程已经建成。据统计,近30年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得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科学数据量已经超过了过去5千年的总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开展,“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科技网、教育和科研网、金桥网、中国公用互联网和全新一代的宽带网等一批网络基础设施相继建成。这些都为科学数据的广泛、方便、快捷的共享提供了基础和技术保障。
程津培指出,在推进科学数据共享的进程中,要转变观念,提高科学数据共享认识,增强加快实现科学数据共享的紧迫感,打破“信息壁垒”,统筹规划,立足国情,建立健全科学数据共享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科学数据共享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构建国家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全球科学数据资源共享。(节选自《新华文摘》2004年20期)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滥用抗菌药使得药物生产供不应求,医生手中掌握的药物已经越来越少。
B.现在,老一代抗菌药失去了原有作用,新一代抗菌药的质量则越来越差。
C.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治疗疾病,又能促使新的疾病产生。
D.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以至远远超过抗菌药的研制速度。
2.文中流行病学家认为“住院实际上并不安全”,下列不属于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
A.预计因感染“超级病菌”而死亡的人数将会大量增加。
B.有许多病人不得不长时间躺在医院走廊的简易病床上。
C.医院内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清洁工作也问题多多。
D.医疗条件的诸多欠缺,使得疾病的传染率急剧上升。
1.下列对“超级病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级病菌”是由一种普通的肠道细菌历经两年变异形成的。
B.“超级病菌”可使病人患上异常严重的痢疾,并最终致人死亡。
C.“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菌,一般抗菌药无法控制由它引起的感染。
D.截至上世纪末,“超级病菌”每年在全世界夺去2000万人的生命。
4.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
相应的作用。
B. 海洋生产力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
绿素成倍增长。
C. 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
具有重要意义。
D. 向海内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
重行事。
(九)
超级病菌
日前,加拿大魁北克省舍布鲁克大学附属医院的流行病学家雅克?佩潘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加拿大医学会杂志》上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他们发现,一种普通的肠道细茵――难辨梭状芽孢杆茵历经两年变异.已成为致命的“超级病菌”,它可引起65岁以上老年人和服用抗生素的病人产生严重痢疾,并最终致死。从2003年年初至今,这种“超级病茵”已使舍布鲁克大学附属医院的100多名病人死亡,如不采取紧急行动,这种病菌可能引发一场致命传染病的蔓延。
此种病菌引发的痢疾异常严重,因此传染率也很高。雅克?佩潘预测,今年魁北克省因感染该种变异病毒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将达到1000人。他认为,过去几十年来,政府对医院的投资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说,目前加拿大大部分医院床位紧张,只有老人或是病情非常严重的病人才“有资格”住院,有许多病人不得不几天或是更长的时间躺在医院走廊的简易病床上。医院内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医院内的清洁工作也问题多多……这些情况都使院内和院际之间的疾病传染率急剧上升,住院实际上并不安全。
同时,这种“超级病菌”的出现再次向人类敲响了不能滥用抗生素的警钟。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警告:由于滥用抗菌药物,医生手里能够对付病茵的武器已经越来越少,再这样下去,人类很可能将回到无抗菌药的时代。
截至上世纪末,全世界每年死于细茵性感染的人数已达到2000万,这是40年前的3倍。造成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耐药菌,由于抗菌药无法控制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老一代抗菌药物失去了原有作用,新一代抗菌药物的临床寿命又越来越短,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菌药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两年,抗菌药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更不幸的是,耐药茵是全人类的敌人,因为它可以在人群中传播,即使从来没有使用过抗茵药的人,同样可能成为抗菌药滥用的受害者。有人指出,人类正在与耐药菌“赛跑”,胜者是谁,尚无法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