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g 第五次加入5g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888992[举报]
用锌片与稀硫酸反应制H,每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次数 加入锌片的质量 稀硫酸 产生H2质量
1 6.5g 100g 0.2g
2 13g 100g
3 19.5g 100g 0.6g
4 26g 100g 0.8g
5 32.5g 100g
6 39g 100g 0.8g
(1)第二、五次产生的氢气质量是多少?
(2)35g锌片与100g这种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3)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g石灰石样品,把25g稀盐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其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用量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第一次加入5g | 1.5g |
第二次加入5g | 1.0g |
第三次加入5g | 0.5g |
第四次加入5g | X |
第五次加入5g | 0.3g |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当向此样品中一次性加入15g盐酸充分反应后并过滤,求所得滤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5g石灰石样品,平均分成5份依次加人到60g稀盐酸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石灰石的用量 | 剩余固体的总质量 |
第一次加入5g | 1g |
第二次加人5g | 2g |
第三次加入5g | 3g |
第四次加入5g | 8g |
第五次加入5g | 13g |
(1)从表中数据可知,这五次实验中,第 次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计算该化学兴趣小组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5g石灰石样品,平均分成5份依次加入到60g稀盐酸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这五次实验中,第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计算该化学兴趣小组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石灰石的用量 | 剩余固体的总质量 |
第一次加入5g | 1g |
第二次加入5g | 2g |
第三次加入5g | 3g |
第四次加入5g | 8g |
第五次加入5g | 13g |
3
3
次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计算该化学兴趣小组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3?北京)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
【查阅资料】
①Na2S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②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
①取0.5g碳酸钠、0.2g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入(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4Na2CO3+12S+X
2Na2S4+2Na2S2O3+4CO2,X的化学式为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反思与评价】若实验过程②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请说明有何影响,并阐述理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查阅资料】
①Na2S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②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
①取0.5g碳酸钠、0.2g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入(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4Na2CO3+12S+X
| ||
O2
O2
,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有毒的硫化氢气体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有毒的硫化氢气体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
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4:5
4:5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
h1/cm | 11.0 | 11.4 | 11.6 |
h2/cm | 8.7 | 9.1 | 9.2 |
20.9
20.9
%(结果精确到0.1%).【反思与评价】若实验过程②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请说明有何影响,并阐述理由:
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
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