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的三个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里.然后再依次进入能量逐渐升高的原子轨道.这样使整个原子处于最低的能量状态. 构造原理: 三层以上的电子层中出现能级交错现象.对核外电子排布的影响很大. 规律:①能量顺序按照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 5d 6p 7s-- 能量由低到高 即按照ns d np顺序排列 ②能量高低1s<2s<3s -- 2p<3p<4p-- ns<np<nd<nf 实例:17Cl的电子排布是1s22s22p63s23p5,若写为1s12s22p63s23p6则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实例: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是:1s 2s 2p ↓↑ ↓↑ ↓↑ ↓↑ ↑↑ 不能写成 或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1s 2s 2p 1s 2s 2p ↓↑ ↓↑ ↓↑ ↓↑ 实例: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不能写成: 或者 洪特规则的特例:对于同一个能级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比较稳定的. 全充满:p6,d10,f14 相对稳定的状态 半充满:p3,d5,f7 全空:p0,d0,f0 实例:铬 24Cr [Ar]3d54s1 铜 29Cu [Ar]3d104s1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4462674[举报]

Ⅰ.A、B、C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2np2,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1)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1,则按原子轨道的重迭方式判断,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类型属于
σ
σ
键,A与C所形成的化合物的熔沸点明显高于A与C的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熔沸点,其原因是
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2)当n=2时,B与C形成的晶体属于
分子
分子
晶体.当n=3时,B与C形成的晶体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3
sp3
,微粒间的作用力是
共价键
共价键

Ⅱ.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元素由于受3d电子的影响,性质的递变规律与短周期元素略有不同.第四周期过渡元素的明显特征是形成多种多样的配合物.
(3)CO可以和很多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如羰基铁[Fe(CO)5]、羰基镍[Ni(CO)4].CO分子中C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C、O原子都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CO的结构式为
C≡O
C≡O
,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为
CN-
CN-
(填化学式).
(4)第四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总趋势是逐渐增大的.镓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Ga的第一电离能却明显低于Zn,原因是
Ga失去1个电子后内层电子达到全充满的稳定状态,而Zn的4s容纳2个电子、处于全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Zn第一电离能较高
Ga失去1个电子后内层电子达到全充满的稳定状态,而Zn的4s容纳2个电子、处于全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Zn第一电离能较高

(5)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e和BBr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d
d

a.直线形;三角锥形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