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例1]下列所表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直观图中.不正确的是( ) 错解:B.C.D中任选一个 错因:对于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表示不清楚.有共同的原点.且两两垂直的三条数轴.只要符合右手系的规定.就可以作为空间直角坐标系. 正解:易知(C)不符合右手系的规定.应选(C). [例2]已知点A.在Ox.Oy.Oz轴上分别取点L.M.N.使它们与A.B两点等距离. 错因:对于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不明,使用方程解题的思想意识不够. 分析:设Ox轴上的点L的坐标为.由题意可得关于x的一元方程.从而解得x的值.类似可求得点M.N的坐标. 解:设L.M.N的坐标分别为.. 由题意.得 (x+3)2+1+1=(x+2)2+4+9. 9+(y+1)2+1=4+(y-2)2+9. 9+1+(z-1)2=4+4+(z-3)2. 分别解得. 故 评注: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是平面内两点的距离公式的推广:若点P.Q的坐标分别为(x1.y1.z1).(x2.y2.z2).则P.Q的距离为 必须熟练掌握这个公式. [例3]设..且.记.求与轴正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 错解:取轴上的任一向量.设所求夹角为. ∵ ∴. 即余弦值为 错因:审题不清.没有看清“轴正方向 .并不是轴 正解:取轴正方向的任一向量.设所求夹角为. ∵ ∴.即为所求 [例4]在ΔABC中.已知=,=.则∠ABC=___ 解: = ∴∠ABC=135° [例5]已知空间三点A,C. ⑴求以向量为一组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 ⑵若向量分别与向量垂直.且||=.求向量的坐标 分析:⑴ ∴∠BAC=60°. ⑵设=.则 解得x=y=z=1或x=y=z=-1.∴=或=. [例6]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是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和的距离 解:以为原点.所在的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设. ∵在平面上. ∴.即. ∴. ∵.∴. 解得:.∴.∴. 另外,此题也可直接求与间的距离 设与的公垂线为.且. 设.设. 则.∴.∴. 同理. ∴.∴. ∴. 解得:...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4416657[举报]
某医院将一专家门诊已诊的1000例病人的病情及诊断所用时间(单位:分钟)进行了统计,如下表.若视频率为概率,请用有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用ξ表示某病人诊断所需时间,求ξ的数学期望.并以此估计专家一上午(按3小时计算)可诊断多少人;
(2)某病人按序号排在第三号就诊,设他等待的时间为ξ,求P(ξ≤8);
(3)求专家诊断完三个病人恰好用了一刻钟的概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病症及代号 | 普通病症A1 | 复诊病症A2 | 常见病症A3 | 疑难病症A4 | 特殊病症A5 |
人数 | 100 | 300 | 200 | 300 | 100 |
每人就诊时间 (单位:分钟) |
3 | 4 | 5 | 6 | 7 |
(2)某病人按序号排在第三号就诊,设他等待的时间为ξ,求P(ξ≤8);
(3)求专家诊断完三个病人恰好用了一刻钟的概率.
某医院将一专家门诊已诊的1000例病人的病情及诊断所用时间(单位:分钟)进行了统计,如下表.若视频率为概率,请用有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病症及代号 | 普通病症 | 复诊病症 | 常见病症 | 疑难病症 | 特殊病症 |
人数 | 100 | 300 | 200 | 300 | 100 |
每人就诊时间(单位:分钟) | 3 | 4 | 5 | 6 | 7 |
(1) 用表示某病人诊断所需时间,求的数学期望.
并以此估计专家一上午(按3小时计算)可诊断多少病人;
(2) 某病人按序号排在第三号就诊,设他等待的时间为,求;
(3) 求专家诊断完三个病人恰好用了一刻钟的概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如图有三根针和套在一根针上的n(n∈N*)个金属片.按下列规则,把金属片从一根针上全部移到另一根针上.
1.每次只能移动1个金属片;
2.较大的金属片不能放在较小的金属片上面.
现用an表示把n个金属片从中间的针移到右边的针上所至少需要移动的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1,a2,a3,并求出an;
(2)记bn=an+1,求和Sn=
bibj(i,j∈N*);(其中
bibj表示所有的积bibj(1≤i≤j≤n)的和.例:
bibj=
+b1b2+
=
[(b1+b2)2+(
+
)]
(3)证明:
≤
+
+…+
<
(n∈N*)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每次只能移动1个金属片;
2.较大的金属片不能放在较小的金属片上面.
现用an表示把n个金属片从中间的针移到右边的针上所至少需要移动的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1,a2,a3,并求出an;
(2)记bn=an+1,求和Sn=
1≤i≤j≤n |
1≤i≤j≤n |
1≤i≤j≤2 |
b | 2 1 |
b | 2 2 |
1 |
2 |
b | 2 1 |
b | 2 2 |
(3)证明:
1 |
7 |
S1 |
S2 |
S1S3 |
S2S4 |
S1S3…S2n-1 |
S2S4…S2n |
4 |
21 |